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小微河流清淤疏浚五年行动。2021年至今,已完成小微河流清淤疏浚2000余公里,在应对今年史上罕见旱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轮冷空气陆续赶到——~~~
~~~——记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钱春华
进步巷连排摊担占道经营~~~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第一版①)作为“三驾马车”之一,1—10 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1.4%,分别比上半年、三季度加快2.2和1.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全国增长水平。

  那么,拉动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动力是什么?

  项目为王!借助于“五制一平台”机制,我市项目投资持续提质升档,点燃了发展“强引擎”。1—10月,58个在衡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7.2亿元,占年度计划104%。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为衡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坚持制造业立市,制造业投资力度加大、引领增长。1—10月,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56.8%,高出固定资产投资45.4个百分点。

  随着一系列稳投资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内需潜力加快释放,除了投资,衡阳的消费增长同样强劲,展现出经济复苏的蓬勃活力。1—10 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25.75 亿元,增长 3.4%,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均排全省第二。尤其是重点商品增势良好。1—10月,限上石油及制品类销售增长22.9%,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17.7倍。后疫情时代,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线上消费持续高位运行。1—10月,限额以上法人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84.6%。


  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


  经济基本面的韧性和潜能系于企业。稳住市场主体,才能稳住经济大盘的根基。我市全力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以市场主体的“稳”来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进”。1—10月,全市净增“四上”单位 223家,全省排名第二。其中,建筑业 37 个(排第四),批发零售业 20 个(排第四),住宿餐饮业 16 个(排第三),房地产业 27 个(排第一), 服务业 113 个(排第一)。

  与此同时,随着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落细和千名干部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的深入推进,企业效益稳步提升。1—9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5.6%,规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9.4%。

  稳中有进、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的经济运行态势,还体现在老百姓的获得感中。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地方财政“钱袋子”的重要来源。1—10 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51.83 亿元,增长 14.3%, 排全省第一位;地方税收收入 104.2 亿元,增长 14.9%,排全省第二位。 这意味着城市“财力”稳定提升。

  钱袋子鼓了,民生保障更有力有效。就业形势逐步好转,1—10月,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低于4.5%控制红线;城镇新增就业5.7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7.8%。民生投入也持续增加,全市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3.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3%、农林水支出增长37.2%、教育支出增长26.9%。

  总体看,1—10月,我市应对疫情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积极因素正在加速聚集,增长动力正在有机转换,经济运行稳定复苏态势得到了持续巩固拓展,呈现出“底盘稳、韧性强、活力足”的良好态势。下阶段,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将继续全力攻坚,以更强力度扩大有效需求,以更实举措推进助企纾困,以更大步伐加快动能转换,全力冲刺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毛细血管”畅通 抗击大旱立功
本周晴雨相间,雾霾现身
不负芳华 筑梦前行
油炸摊车“霸道” 居民无奈绕行
衡阳日报版面八A08 2022-11-21 2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