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鑫隆包子~~~
~~~包括14个国有林场、10个森林公园及部分重点自然保护地
耒阳:~~~
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鑫隆包子
一生一世一件事 匠心传承做包子
酱肉包鲜甜可口,不咸不腻。
生产间里,工人们在制作面点预加工食品。
▲做好的面点进行二次发酵后才能上屉蒸。
▲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鑫隆包子在市商业新村的一条巷子里开业。 (资料图由“鑫隆”提供)
“鑫隆”直播卖包子、推广品牌。

  ■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吟吟

  在衡阳,提到包子,自然绕不开“鑫隆”。皮薄馅足,不咸不腻,咬上一口,鲜香四溢,回味无穷。作为衡阳家喻户晓的品牌,“鑫隆包子”一直稳坐本土包子圈的头把交椅,也饱含着衡阳几代人的美食记忆。

  对于百姓的喜爱,“鑫隆包子”掌门人屈玖生充满自信:衡阳人对美食从来都是认真的。鑫隆人同样不敢怠慢,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始终坚持“一生一世一件事,匠心传承做包子”。

  (一)

  “一口锅,一个火炉,两间狭窄的门面,三五个人怀揣着创业的梦想、生活的憧憬,20多年前,鑫隆包子在市商业新村的一条巷子里开业了。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没资金、没经验,唯独拥有的就是一股闯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屈玖生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

  他说,鑫隆包子开业伊始生意很萧条,自己一边经营一边开摩的维持生计。那时没有机械设备,更没有蒸汽锅炉,大家经常是凌晨三四点起床,到深夜才能休息。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当时因为条件简陋,店面门板拆下来铺在几条长凳上就成了我们师傅的操作台,这边剁肉、和馅、揉面、擀皮、包包子,那边就上屉蒸……”用屈玖生的话说,这就像最原始的明厨亮灶,尽管条件艰苦,但坚持采用传统的老面发酵技术,用手工鲜肉作馅和竹笼慢蒸,整个包子的制作过程,周围的老百姓都看得到也买得放心。

  也正是因为诚信经营、真材实料,店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随着生意渐好,鑫隆包子加大了生产力度,无奈人气总是不稳定。“我们便骑车走街串巷叫卖、大声吆喝‘卖包子啰,又大又好吃的下岗包子’!”因为聘请的员工多为下岗工人,“下岗包子”一度成为鑫隆包子的代名词。屈玖生透露,“当时6毛钱一个的包子,一天最多能卖一万块钱。”

  熬过最艰难的创业期,鑫隆包子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并逐步发展壮大,2001年搬迁到蒸湘北路店(即现在的总店),2011年开了第一家分店、2013年华新店开业……从最初的的“下岗包子”,到现在衡阳包点行业的代名词,鑫隆包子一晃已走过近30年。推出了鲜肉、酱肉、藕尖等多种口味的包子,还推出了老面馒头、杂粮馒头、烧麦、米糕、营养豆浆、米线等一系列产品,成为许多衡阳人饮食文化的集体记忆。

  尤其是近几年,鑫隆包子发展迅速,在全市已经拥有40多家分店和一家现代化工厂,还在邵阳开设了直营店,业务更是拓宽至包子、面点等预加工食品经营范畴。2009年,鑫隆包子获评“雁城老字号”,2016 年被授予“湖南省著名商标”,2020年又被评为“湖南老字号”。

  (二)

  天刚蒙蒙亮,鑫隆包子祝融店的白案师傅们就紧张有序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熟练地将发酵好的面团,搓条掐剂子再擀成面皮,包好的包子二次醒发后再上屉蒸……经过一道道工序,香喷喷、热呼呼的大包子就这样出炉了。

  7点过后,店里的客人慢慢多了起来,堂食的、打包的,店里变得热闹起来。顾客大都是住在周围的居民,有匆匆忙忙的上班族,也有很多早起上课的学生,在这里吃早餐似乎已成为他们的一个习惯。“鑫隆包子面有韧性肉也鲜香,就爱这一口。”市民丁先生是其中一名食客。他说,点上两个包子再要一份粥,细嚼慢咽地吃完再心满意足地打个饱嗝,这应该就是幸福的滋味吧。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一个看着并不华丽的包子,通体都只是简单食材,却能让人在平淡里尝出幸福的味道。鑫隆包子之所以广受顾客喜爱,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其优良的产品品质。

  “鑫隆”对包子的制作有着严格的质量标准,从原料产地、馅型调料搭配、打馅手法、包子外观、包子重量、醒发时间、上屉时间等都有严格要求,包子要形美、味浓,食之松软有劲,汁多爽口。

  周海龙是“鑫隆”的资深白案师傅,入行已24年。他介绍道,所谓“形美”,就是制作的包子用精粉半发面做皮,捏成每个13个至16个褶子,包子出笼后不塌顶不走样,不漏油不漏馅,放在盘内如朵朵白菊,美观大方。要“味浓”,不同季节,包子馅用不同的猪肉肥、瘦比例,加入多种调料再进行锁鲜,这样包子味浓香而不烈,馅料油而不腻。

  “还有一个关键点,我们一直沿用传统的老面古法发酵,绝不添加使用‘泡打粉'”。周海龙说,如今还在用这种发酵方式的已经非常少了,因为整个工艺比较复杂。比如如何掌控兑水比例、发酵时间,如何中和老面发酵后的酸碱度,都需要根据四季、时节的不同精细掌握,全凭老师傅的经验。但正是这种传统手艺做出来的面食,才能面香浓郁、颜色白净、质地松软又有回弹性,口感还特有嚼劲。

  鑫隆人的这份坚守和传承,使得鑫隆包子在口味上始终如一。周海龙还透露,“鑫隆”正在研发如何通过水果的科学配比加工提取酵母菌,在没有老面的情况下制作并还原老面面种,再运用到面点制作中,让包子的口感更好。

  (三)

  “食品行业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落脚点就是要做出好产品,得好吃又营养健康,消费者才会买单。”为了做出好包子,几十年来,屈玖生带领鑫隆人静心研究、精心传承、开拓创新,从每个细节入手,严控品质。

  2018年,“鑫隆”在老字号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品牌升级和店面升级,让鑫隆包子更加与时俱进,充满传承的历史感、时尚的视觉感和寓意满满的祝福感。2021年,“鑫隆”的生产车间建成投产,开始生产经营包子、馒头等面点预加工食品,并建立了工厂直营的销售展示中心。为落实好食品安全工作,屈玖生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办法。“无论是谁,只要进入食品生产车间,都要遵循统一的流程,保证食品生产安全。”

  尽管已将传统的包子铺开成了连锁品牌,成为一家现代化企业,但屈玖生仍保持着早年做包子时吃苦耐劳的本色,经常巡店,亲自到后厨和工厂检查每道工序是否完美,每个新产品都要亲自尝试反复推敲后再推出上市。

  他说,从事食品经营行业近30年,在食品安全方面已累计了大量经验,现在的目标,就是把“鑫隆”的生产车间做成一个模范和标杆,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工作上,能够为同行做一个参考。

  对未来发展,秉承初心的屈玖生信心满满。他说,做包子是他一生的事业,把鑫隆包子打造成一个百年老店,是鑫隆人义不容辞的一份责任。“鑫隆”的愿望就是做好传承、创新和发展,不断为百姓提供安全健康、货真价实的特色美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一生一世一件事 匠心传承做包子
即日起,这些地方全面封闭管理
“五有一好”服务让农民卖“舒心粮”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一生一世一件事 匠心传承做包子 2022-10-22 2 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