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胡建军)7月28日,记者在常宁召开的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悉,2019—2021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连续三年在全省绩效考核中保持前三名。
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我市持续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力,累计争取省级资助资金989.3余万元,市财政预算知识产权专项资金295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583.18万元,今年实施四大类23类103个项目,稳居全省第二位。2019—2021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连续三年在全省绩效考核中稳居前三。发明专利授权从2018年的1326件增长到目前的2865件,三年半时间实现翻倍。2021年,PCT(有关专利的国际条约)专利达到49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9年1.6件提高到4.33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接近3亿元,有效注册商标达到56533件,均创历史新高。全年转移转化发明专利254件,居全省第一。
尤其是常宁市克服了基础薄弱、指标靠后、经验不足等困难,知识产权工作实现了后发赶超、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目标,形成了“常宁经验”,得到了《中国市场监管报》《中国知识产权报》等媒体推介,获得省政府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