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易成章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的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
近年来,衡阳市作风建设不松气,纠正“四风”不停歇。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瞄准“小切口”,推动作风大整治。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从群众反映强烈、侵害群众利益的具体问题入手持续整治,查处了一批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织好“一张网” 监督有了“科技范”
市委书记秦国文曾警醒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再巧妙的方式也终将被发现、被查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反腐败没有后退只有冲锋!没有妥协只有战斗!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一刻也不放松地打好正风肃纪反腐的攻坚战持久战。
“经‘互联网+监督’平台大数据比对,发现疑似公职人员沈某、成某、周某、彭某以及疑似死亡人员赵某,违规领取住房补贴问题线索,请马上调查核实。”日前,衡山县纪委监委经“互联网+监督”平台大数据比对发现5条疑似公职人员、已死亡人员违规领取住房补贴问题线索,立即发出交办函,要求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核查。
类似这样被“互联网+监督”平台揪出的问题线索不在少数。2021年以来,经过大数据比对,雁峰区纪委监委查处了8起公职人员违规领取独生子女保健费和2起公职人员违规领取生态公益林补贴问题,涉及违规资金全部退缴到位,相关人员被立案查处。
“互联网+监督”平台,是我市多个大数据监督平台之一。市纪委监委织密数据网,借助“互联网+监督”平台、“网上衡阳”监督服务微信群平台、“一卡通”监管平台等大数据监督平台深入开展监督,提升了监督的精准度。
依托全省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我市不断完善“互联网+监督”平台数据采集、监督问责、绩效考核、运维管理、公开交互、对外服务等六大功能,将监督范围覆盖至“三公”经费、民生问题、脱贫攻坚、基层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等各大领域。该平台的公务用餐子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完善了“四单”(公务活动公函、用餐审批单、菜单、发票)网控、自动预警、在线投诉等功能。通过该系统,市纪委监委有关室及派驻机构可有针对性地对公务用餐事项进行监督。
“网上衡阳”监督服务微信群平台则面向广大群众开放,覆盖全市各村(社区)。微信群聚焦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监督促进基层干部积极主动、及时高效服务群众,实现民声民意、部门处理、信息公开、监察监督“同网共看、同线共管、同频共振”。2021年以来,该平台共采集群众诉求、举报投诉类问题15646个,其中15056个已办结,办结率达96.2%。
“衡东县甘溪镇夏浦村原党支部书记易某虚报冒领油茶垦复项目资金,祁东县金桥镇金竹村党总支委员陈某虚报冒领稻谷目标价格改革补贴,常宁市蓬塘乡大市坪村原党总支委员褚某侵占群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这是市纪委监委通报的数起涉及“一卡通”问题典型案例。
为确保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到人民群众手中,我市借助大数据平台,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监督检查,发现了大批问题线索。
就相关工作,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丁芬强调:“要把大数据同纪检监察工作、同‘清廉衡阳’建设有效结合起来,运用大数据思维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科学化水平,做到精准监督、精准执纪、靶向施治。”
守住“一个点”,年节更要廉洁过
“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职责,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守作风建设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着力营造文明节俭、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
近年来,每逢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出“廉节”提示,已经成为市纪委监委推动作风建设的常规手段。
与此同时,是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
聚焦“四风”突出问题,“节点”就是“考点”。前有提示,后有督查。
在今年全市两会、元旦期间,市纪委监委牵头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组成6个检查组,分别深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餐饮场所开展纠治“四风”专项监督检查。“越是‘节点’,越要坚持从严监督,持续释放震慑信号,精准把握市两会期间‘四风’问题的新特点、新变种,切实把纠治‘四风’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惯例,在各个“节点”,市纪委监委都会组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成立督查小组,采取“点穴式”靶向督查、“即时性”抽查监督、“下沉式”暗访督查。
衡南县:组建7个督查组和1个机动组,对各乡镇、各单位值班值守是否到位、是否存在违规公款吃喝、疫情防控措施是否落实等情况进行明察暗访。
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对市直学校违规吃喝、违规收受购物卡、高档烟酒礼品、违规发放节日补贴等情况进行明察暗访。
高新区纪工委:组成3个小组深入辖区烟酒专卖店、海鲜市场、高档酒楼等重点场所,通过抽查各门店近两年的发票和消费记录等方式,深挖细查各类违规吃请、违规收送高档烟酒、购物卡等“四风”问题。
……
查老“问题”换“新装”情况、查易发频发问题情况、查责任落实不力情况……“节点”监督“不打烊”,快查、快办、快通报。
不仅强化监督、加大惩处力度,还推动源头整改、系统治理。
在每个“节点”,市纪委监委坚持对问题线索情况每日一汇报、每日一分析,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纳,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典型问题按照发现一起、剖析一起、通报一起原则,深入推动议案促改,督促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工作,堵塞廉政风险漏洞。
整治“一桌餐”,扭转隐形变异风
常宁市某局股长滕某接受某建筑公司法人代表唐某邀请,到一处由私人住宅改造的茶馆就餐。滕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职处理。另外两名一同参加就餐的公职人员也受到不同处分。
以上情况被市纪委列入纠治“四风”指导性案例,其主要特点就是“一桌餐”问题。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正风肃纪重拳出击,‘四风’公开表现明显减少,但一些改头换面、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仍不时出现,特别是转入地下的‘隐秘聚会’‘一桌餐’给监督执纪带来新的挑战。‘一桌餐’问题本质上是变相的公款吃喝或者违规接受吃请,是‘四风’问题的新变种。”市纪委明确的案例执纪执法要点,可谓开宗明义。
但“一桌餐”仅仅是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典型代表,收送电子红包、“不吃公款吃老板”、快递送礼、“私车公养”等“新花样”也时隐时现。
在安排布置今年全市纪检监察工作时,丁芬提出明确要求:“深入基层开展蹲点调研,改进特约监察员、基层监测点履职运行办法,探索开展大数据对比分析,精准发现‘四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既防‘旧病’复发,又治隐形变异。”
找准病灶,当好作风建设“监督员”,盯紧关键事。市纪委监委建立了监督工作会商制度,定期对“四风”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
持续开展“不吃公款吃老板”“公款吃喝进食堂”等隐形变异问题专项治理:以“一张函”(公务接待)、“一张票”(公款吃喝)、“一张卡”(公车私养)等问题为突破口,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聚焦贯彻落实中不敬畏、不在乎、弄虚作假、阳奉阴违,重过程不重结果,一味挑毛病不解决问题等现象,以“一本记录”(会议纪要)、“一本台账”(工作台账)、“一条热线”(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问题为突破口,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上桌一杯酒、进门一包烟、办事一个小信封”等小事抓起,大力整治“庸懒散慢乱浮”“包装式”“洒水式”“一刀切式”落实等突出问题。
同时,在督查方式上,市纪委监委也因“四风”变异而不断创新。比如,重点检查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情况,组织力量在晚上6点至10点深入娱乐场所“一桌餐”会所等地方,暗访党员干部涉嫌违纪违规问题。
党员干部有哪些“四风”新形式,广大群众看得最透彻,市纪委监委巧妙借用外部力量织密织牢“监督网”。拓展和畅通群众举报渠道,收集网络、市长信箱、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平台反映的问题,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助力。
“以前,公务用餐只要有公函即可接待;现在不仅要公函,还需经过平台审批。”衡阳民政系统被定为省、市“互联网+监督”平台公务用餐子系统试点单位后,全市民政系统接待人数、经费开支下降50%以上。
抓住“一根线”,巧把小微权力管
“你们是真正的为民办实事,我们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搞清楚了,让我们心中的疑惑彻底打消了,谢谢。”面对工作人员,常宁市荫田镇丛保村村民吴某竖起大拇指。
事情的缘由还得从去年说起。2021年1月4日,荫田镇纪委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封反映丛保村聘用干部吴某擅自将公家的肥料送给其亲戚朋友的举报信。
收到信访举报后,荫田镇纪委工作人员兵分两路迅速行动,对这一问题线索启动初核。通过反复比对谈话笔录及翻阅文件资料,工作人员最终打开了突破口,顺藤摸瓜查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吴某擅自将下发至该村实施项目的有机肥7.64吨违规分发给自己的亲属,还在保管肥料过程中,因疏于管理,保管不善,造成8.88吨有机肥去向不明,共造成经济损失18172元。后事迹败露,被村民举报。
“像吴某这样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优亲厚友,金额虽小,但相比于大老虎,这样的微腐败就发生在群众身边,更是广大群众深恶痛绝的。”荫田镇纪委书记欧倩妮表示。。
对于如何监督小微权力,蒸湘区更有系统性创新举措。
“财务公开、村级权力清单、意见建议,只要扫一扫这个二维码就能一目了然,非常方便快捷,老百姓对村干部也很放心。”在蒸湘区雨母山镇幸福村微监督公示牌前,村民正扫描公示牌上的二维码,通过“码上公开”平台查看村里的财务开支情况。
“码上公开”是蒸湘区纪委监委建设清廉村居、推动小微权力监督的系统性全新尝试。
2021年,湖南省委出台“清廉湖南”建设意见之后,蒸湘区纪委监委先行先试,将清廉村居作为清廉单元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紧扣村居小微权力运行特点,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治,划定权力边界,突出公开透明,搭建“码上公开”平台。
该区组织镇(街道)纪委对村(社区)级组织和村(社区)干部现有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形成66项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及运行流程,连同村务信息一并在“码上公开”平台上发布。村民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知道社保办理、个人建房审批等28项居民日常办事流程图和村财务公开情况,可直观了解小微权力具体内容,发现问题一键举报,实现村级小微权力“码上监督”,真正让群众知家底,明路子,防止村组干部有权“任性”。
此外,蒸湘区纪委监委持续探索“互联网+村务公开”模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码上公开”升级版——村居事务信息化平台,涵盖三务公开、小微权力清单、政策法规宣传、便民服务四大内容,将监督与服务深入到“群众家门口”。
下一步,蒸湘区纪委监委持续回应群众关切,深化“码上公开”小微权力监督模式成果运用,拓宽监督渠道,进一步探索村社治理“数字化”新路径,探索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码”在线公开机制,实现监督“扫码看”,服务“码上办”,推动清廉村居建设成果转化为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强大助力。
在市级层面,上线了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通过市纪委监委官微、官网平台等链接可直达。当发现村(社区)事务该公开未公开,基层干部服务群众态度差、面色冷、效率低,不担当、不作为甚至乱决策、乱作为,侵害到身边群众的利益时,可反映和投诉,并实时查询投诉事项的办理进度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