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唐兰荣 衡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 琪
近日,在珠晖区衡州路街道王江社区,一名年轻的小伙子正拿着手机在房前屋后拍照。他叫刘政,是土生土长的王江社区人,如今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读大二。
“上大学以后,每次过春节回来,我都会用手机拍下家乡的变化,通过朋友圈让更多人认识我的家乡。”刘政说。
走在村里,刘政发现,不仅是自己家里更干净整洁了,村里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村子里楼房变漂亮了,小轿车变多了,通组公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不再是漫天灰尘的黄泥路。
王江社区是个涉农社区,与京广高铁衡阳东站仅一路之隔,被称为“离高铁站最近的村子”。伴随着“和谐”号动车组鸣着汽笛呼啸而过,演绎着创新发展的传奇。在刘政看来,村组面貌的巨大变化,发生在城乡治理标准化以后。一年来,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出村道路变得平坦畅通,2米多宽的公路扩宽到近5米,道路两边还种起了绿植。之前雨天在进村口就会出现地面积水问题已不复存在。村里破损的路灯也进行了更换维修,方便了群众夜间出行。同时,在村民集中处还建起了小广场,让村民闲暇时有了休闲地……
“你看,标准化治理后,村民房前屋后的道路两边和禾坪边都砌起了路沿石,这个原来只有城里才有呀!”刘政的言语中尽是欣喜。
自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以来,社区班子成员、党员志愿者等各路集结,分批参与环境整治。他们仔细清理卫生死角,拆除破旧棚子,搬运垃圾等等,光清理房前屋后垃圾就达 80余吨。
俗话说:“交通交通,一通百通。”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后,王江社区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该社区野牛组开发重点移民村建设项目。项目投资预算达248万元,内容主要包括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流转山地60亩发展果树种植和野牛港休闲中心;建设基础设施,道路提质改造1500米,新修一条750米长道路;人居环境改善,打造15户移民户美丽庭院,建设一处休闲广场,通组道路实现亮化、绿化。广大村民已从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转变为操作现代化生产工具的新农民,王江农村也被快速打上了“富美乡村”的印记。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和其他返乡大学生们积极参加社区疫情防控,这使我感觉到家乡不仅是环境美,干部群众的责任心和大学生奉献精神更美。”刘政说,2020年高考结束后,他就跟着父亲做志愿者,参加过衡州路街道大学生和青年人才先锋营,如今志愿服务已有400余小时。
“溪流、山岗、村庄……以后我将继续记录家乡的变化,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家乡会一天更比一天好。”刘政边说边又出发了,他要去参加春运志愿服务活动,让过往的旅客感受到雁城衡阳的浓浓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