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南县有力夯实村医队伍
让村医成为群众健康满意的“监测员”“导诊员”
王会军为村民测量血压。
五岭村卫生室。

  ■文/图   本报记者   朱嘉林

  “天气冷了,您记得按时服用高血压药物。”“疫情反复,您出门一定要小心,要戴口罩!”……连日来,衡阳气温不断下降,寒风凛凛下,衡南县栗江镇林泉村的村医王会军走家访户,提醒村民做好疫情防控个人防护,还入户为有慢性疾病的群众测量血压、血糖等。

  王会军今年40岁,是林泉村唯一的村医。一个医药箱、一件白大褂,就是王会军的标配。2002年,王会军毕业时,看到家乡群众就医不便的难题,便回到林泉村从事村医工作,一干就是19年。走村串户帮群众看诊、捎药,教乡亲们卫生健康知识……这些工作,王会军早已驾轻就熟。2020年疫情发生后,他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战,顶着高压、重任,为全村人民提供了细致的“保姆式”服务。正因为他的细心、负责,护航了全村人民的健康平安,因为工作突出,他还被乡亲们推选为中共林泉村支部书记,2020年获得了“湖南省扶贫先进个人”荣誉。

  王会军是衡南县510名村医的缩影,在该县广大群众身边,经常能看到这些村医默默奉献、无私为民的身影,他们不仅为群众看病开药,还为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开展健康管理,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村医稳,农村医疗卫生才能稳。作为农村医疗的“网底”,如何稳定村医队伍,是各地正在积极探索的民生课题。在衡南县紧密型医共体改革的浪潮下,为了提升村医医疗服务水平,该县精准聚焦村医待遇低、难发展以及乡村卫生室设施设备少等问题,有效破解了乡村医生不足和乡村卫生室落后难题,稳定了村医队伍与阵地,让村医成为了该县百万群众健康的“监测员”和百姓寻医问药的“导诊员”。


  强队伍——向村医提供经费保障和发展激励


  为了充分调动村医的积极性,夯实基层网底,发挥乡村医生在慢病管理签约中的主体责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哨点作用,衡南县对乡村医生的医疗服务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细化考核,按每月服务数量、质量付酬,进一步规范乡村医生管理,逐步把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打通医改建设“最后一公里”。

  面向村医落实公卫服务经费补助、兑现基本药物补贴……近年来,衡南县提升村医待遇的政策不断出台,其中一项政策创新就是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社会认可。具体而言,政府每年评出“最美乡村医生”,给予奖励;投入一定资金,为全体登记在册的村医购买基本养老保险;医共体内则对工作踏实、成绩突出的乡村医生,与所有在职职工一样予以评优评先。此外,每年医共体高层次会议也会邀请乡村医生代表参加,听取或采纳其合理建议……通过一系列关怀、关注,让乡村医生这个群体能在医疗健康最前沿发挥重要作用。

  王会军的工作本上,仔细记录着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发现一例慢性患者,入户为村民检查身体……2020年,通过一件件事情累计的绩效,他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共有3万余元。“为群众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就有补贴,而且,政府还帮我们购买了社保,大大解决了我们村医的后顾之忧。”王会军坦言。

  “以前村医收入低、不稳定,而且干多干少一个样,可能发现了有慢性病患者也懒得上报。”王会军介绍,现在他经常要到农户家随访,发现一例就上报一例、服务一例。正因为这种考核的细分,让踏实肯干的村医得利,群众也受益,让服务量大、群众满意度高的村医大大增加职业获得感。

  “一声村医,一生村医”,一辈子扎根于农村,是过去千万名村医的真实写照,在诊疗中,他们使用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的“老三样”,很多村医也只会看简单的疾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诊疗设备越来越多样、先进,村医们开始使用血糖仪、血常规生化仪、心电图机……在医共体的统一管理下,登记在档的510名村医不断地接受医疗技能培训,提高诊疗技术,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加及时和精确的医疗诊治。

  医共体不仅通过规范化培训来提高村医队伍的医疗服务能力,也重视村医这一基层队伍的职业发展。在医共体内,通过畅通村医职业发展通道,使不少村医能在更大平台上施展才能。王会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村医服务做得好、受到百姓爱戴,他被村民推选到该村担任村支部书记。今年,他还考取了职业助理医师资格。在他看来,对于优秀村医,不仅要给待遇,也要给位置,逐步畅通职业上升通道,让他们看得到职业发展的希望,才是当前稳定村医队伍的关键。

  檀市村村医谢春花、红星村村医谭正毫……栗江分院院长全劲松对栗江镇22个村的43名村医如数家珍,他介绍,医共体鼓励大家重视职业发展,共有4人考取了职业医师资格,有2人在工作之余还在栗江分院兼职医疗工作,通过多点执业丰富其临床诊疗经验。

  与其他地方相似,衡南县也面临着村医老龄化的问题。为了补充“新鲜血液”,衡南县坚持公开招录和定向委培双管齐下:一方面,每年确定一定比例的乡镇卫生院专项聘用名额,制定多项优惠政策,面向医学毕业生进行公开招录,吸引专科以上医学毕业生扎根村组或作为乡镇卫生院驻村医生;另一方面,选招一批乡村医生定向委培,免费大学学习,予以一定生活补助,毕业后回到当地从事村医工作。


  稳阵地——全力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村级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是设在群众家门口的基层医疗机构,也是村民最方便、最及时、最经济的看病就医途径。

  近年来,衡南县医共体改革中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确保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对各村级卫生室的整体环境、业务用房等进行标准化提升改造,以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使群众能够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治。

  据统计,全县375个村已有290个100%标准化建设的村级卫生室,面积均在60平方米以上,均设有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配置有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诊查床等基本医疗设备。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已全部投入使用,配备乡村医生510人,确保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消灭所有“空白村”,从根本上改善就医环境,确保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合格医生看病,为衡南县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坚实的阵地保障。

  走进茅市镇五岭村卫生室,仿佛到了一处小型卫生院,大厅宽敞明亮,诊室、治疗室、药房等功能服务室一应俱全,医疗设备、基本药物应有尽有……

  “以前给村民看病都在自己家里,设施设备不全,就医环境艰苦,现在村里新建的村级卫生室都是标准化建设,也新增了医疗设备,医疗服务能力和条件得到了很大提升。”在五岭村从医20余年的村医陈锡平见证了村卫生室从无到有的巨大变化。

  五岭村卫生室于201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面积约90平方米,内设诊室、处置室、治疗室、留观室、药房等多个功能服务室,同时配备了1名乡村医生和相对完善的医疗设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我们作为村级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平时主要为村民提供一些常见病的诊疗服务,如感冒、风寒等多发病,其次还要做好群众血压、血糖的监测以及对全村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随访等工作,如果群众需要到医共体上级医院就诊,我们还会提前为他们联系好相关科室或专家,当好百姓寻医问药的‘导诊员’。”陈锡平说。

  近日,陈锡平来到村民封爷爷家中,熟练地拿出医疗设备为他进行血压、血糖监测,并详细询问其身体状况。今年70岁的封爷爷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为此,陈锡平定期上门免费给他进行血压、血糖监测及诊疗指导等服务。

  “因为我有高血压、糖尿病,陈医生经常叮嘱我少吃盐、少吃肥肉、少吃糖,注意防寒保暖,而且一个月多次上门为我测量血压、血糖。村卫生室条件也比以前好多了,到这里看病既方便又舒适,我很满意。”标准化村级卫生室的建成投用,让同封爷爷一样的很多人都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村医是农民健康“守护人”。在基层采访时,不少村医反映,如今国家创新政策,完善村医待遇保障,村医职业“含金量”不断提高,让他们更加坚定地从事着乡村医疗卫生事业。也正因为他们的坚守,让农村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也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逐步形成了“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的医防融合防治体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大咖齐聚 共话肾脏病中医一体化治疗
南华医院与衡南县人民医院续约“紧密型医联体”
让村医成为群众健康满意的“监测员”“导诊员”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让村医成为群众健康满意的“监测员”“导诊员” 2021-12-27 2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