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胡建军 图/视觉中心提供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历史坐标系中,这一年注定将留下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印记。
2021年已经进入倒计时,回首衡阳这一年,建党百年的“热”、三强一化的“化”、营商环境的“变”、重点改革的“新”、园区发展的“好”、城乡提质的“品”、民生福祉的“善”、抗疫一线的“责”、衡阳群众的“爱”,成为了全市上下辛勤耕耘一年的生动写照。今起,本报推出“2021衡阳·年度关键字——年终盘点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说文解字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每一次向历史的回眸,都成为一次精神的洗礼。学习党史,是让我们在伟大征程上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路线方向。
2021年,我们迎来党的百年华诞,在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扎扎实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呈现出站位高、行动快,要求严、形式活,亮点多、成效好的学习热潮。
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今年以来,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涌动在衡州大地,全市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面推进“三强一化”建设贡献力量。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注重念好高、学、讲、红、做“五字诀”,在全市不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凝聚“三强一化”奋进力量。
注重效率效果 在“高”字上抓推进
市委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在做好前段工作的基础上,持续高质量推进。
高规格推动。市委常委会多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相关会议精神,及时把握中央、省委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标准要求,作出相应安排部署。市委学教办先后召开10多次办公室全体会议、20余次专题调度会,组织3轮巡回指导,编发简报80多期。
高标准示范。市委书记秦国文率先垂范,调度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研究相关方案,策划推出“我的衡阳·我的奋斗”宣传宣讲活动和“万名干部下基层、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带头参加相关学习活动,带头撰写体会文章。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闭幕第二天,新一届市委常委班子到湘南学联重温入党誓词,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发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高频率宣传。坚持线上线下、内宣外宣同频共振,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工作,市县媒体共发稿1.8万余篇,在市外媒体和平台推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2200余篇,全媒体全方位展示我市党史学习教育做法成效。
注重对标对表 在“学”字上下功夫
我市注重把学习党史与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
突出重点学。市委举办领导班子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读书班,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参加基层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市委中心组带头撰写体会文章在《湖南日报》刊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全面跟进、对标对表学。
品读原文学。全市发放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单行本34.4万册、4本指定书籍23.5万套,同时精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等经典著作,作为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基层党组织学习重点,引导党员干部在反复研读原文中学习领悟党的光荣历史、汲取奋进力量。
创新方式学。推出“他们是衡阳星空中最亮的星星”“榜样”等融媒体学习作品300多部;广泛开展“支部学、党员考、支书比”等各类学习活动4000余场次,以多种形式的“比学”“赛学”“用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新走实。
注重分层分类 在“讲”字上广覆盖
我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精准宣讲,提升宣传宣讲的针对性、鲜活度、感染力。
面向党员干部把党史讲准。先后7次集中备课,精心编写2个大宣讲提纲和10个微宣讲提纲;推出35部衡阳党史微电影、微视频,推动宣讲内容既全面准确又生动鲜活。市县两级宣讲团深入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开展集中宣讲3400余场次,做到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全覆盖。
面向基层群众把党史讲实。注重从百姓视角阐释理论、用百姓语言解读讲话、用百姓故事宣传典型,深入基层和群众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微宣讲1800多场。
面向青少年把党史讲活。利用“青言青语”“网言网语”,打造具有青年特色的“永远跟党走、当好接班人”思政课,推出“‘六一’与‘七一’的对话”“百校‘网红’讲四史”“思享论衡”辩论赛等活动,用“现场宣讲+网络直播”方式开展“四史”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覆盖全市广大青少年。
注重用好用活 在“红”字上做文章
我市充分挖掘并利用衡阳红色资源“富矿”,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进行宣传展示、弘扬传承红色血脉。
用好红色阵地。新建衡阳党史馆(衡阳党史教育基地)、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一门四忠烈“归园”等红色教育基地。高质量推出夏明翰故居、罗荣桓故居等一批党史学习教育示范点,公布15个“衡阳市就近就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场地”,11个现场教学场地入选省级名单,并以党史资料、专题解说、视频展演等方式,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课堂。
开展红色活动。集中发布衡阳红色旅游地图和7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推出“红遍湘南”主题研学和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大中小学生参加“重走初心路”“赓续红色基因 弘扬爱国精神”等主题研学课程,60余万名学生受到红色教育。
创作红色精品。创作推出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电影《英雄若兰》、纪录片《先声衡阳》、微电影《还有后来人》等文艺精品,编写《中国共产党衡阳历史简本》《衡阳老党员小故事》等党史读本,编排一批有衡阳特色的渔鼓、花鼓小戏等文艺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推动形成“党史学习热”。
注重结合融合 在“做”字上见成效
我市坚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做好中心工作、推动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在开新局中检验学习教育成效。
与庆祝建党百年相结合。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了座谈会和理论研讨会、“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和走访慰问、集中收听收看、“永远跟党走”文艺晚会等11项重大庆祝活动,营造了“党的庆典、人民的节日”浓厚氛围。
与推进“三强一化”建设相结合。扎实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万名干部下基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全市37万余名党员以开展一次调研、举办一场宣讲、开展一次讨论、办好一件实事的方式,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服务发展,奋力推进“三强一化”建设。
与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相结合。市级层面研究梳理出16个方面226项重点民生实事清单,市委主要领导牵头解决南华附一医院就地扩容拓展和蔡伦大道提质改造等实事;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雁城驿站”建设初见成效,其他市领导牵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有的已经完成,有的正在实施。
与推动改革发展相结合。着力推进“三个年”专项行动,以党史学习教育助力市县乡集中换届风清气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亮点数据回顾
数据1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央、省委学教简报先后15次推介衡阳经验做法,“党史学习教育+屋场恳谈”模式成为首个被省委学教简报单篇推介的市州经验,并在全省学教办主任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衡阳做法得到中央学教简报第95期首页首段重点推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对我市“党史学习教育+屋场恳谈”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全市开展各类屋场恳谈会9837场,参与群众44万余人次,收集问题1.46万个,办结实事1.13万余件,新增学位4.03万个、床位970张、停车泊位1.31万个。
数据2
我市组建了高规格的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创新推出《中国共产党就在你身边》等35部衡阳党史微电影、微党课和一批通俗易懂的图解、微视频等融媒体产品,依托“屋场恳谈会”“三下乡”“周末百姓剧场”等进行展演,推动宣讲内容既全面准确又结合实际、生动鲜活。市县两级宣讲团深入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集中宣讲2800多场,实现市县层面宣讲全覆盖。
重点事件回顾
2021年3月1日,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
2021年3月30日,石鼓区人民街道人民路社区党史大讲堂开讲,系全市首个社区党史大讲堂。
2021年4月1日,首场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宣讲报告会在衡阳举行。
2021年6月22日,红湘党群教育微展馆揭牌开馆,系全省首家沉浸式社区党群教育微展馆。
2021年6月25日,《衡阳党史百年展》 在衡阳党史馆(衡阳党史教育基地)首展,展示了建党百年以来衡阳的光辉历史、奋斗历程、发展成果。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市各界干部群众以及外国友人满怀喜悦和激情,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方式收听收看庆祝大会盛况。
2021年7月5—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特别策划《同心歌唱》走进衡阳,央视知名主持人尼格买提先后来到衡阳县夏明翰故居和祁东县启航学校,与留守儿童共同参与节目录制。节目精选歌颂党、歌颂祖国的音乐作品,用纯真的歌声唱响红色经典,在孩子们心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2021年7月6日,湖南省国家安全教育基地落地衡阳“归园”,正式揭牌并开启首展。目前,“归园”已获批为“湖南省国家安全教育基地”“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衡阳市廉政教育基地”。
2021年7月14日,我市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中共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支部革命历史陈列室和衡南国家安全教育馆入选第六批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1年12月14日,衡阳市“学党史、讲故事、践初心”微党课大赛决赛在市广电中心演播厅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