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雁峰区衡纺机小区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见闻
~~~预计明年1月底完成全部施工
~~~防止交叉感染,助力疫情防控
~~~
~~~以晴雨相间天气为主
~~~
~~~蒸湘区第二届干部职工气排球比赛落幕
~~~
刘波:~~~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旧小区成了“网红打卡地”
——雁峰区衡纺机小区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见闻
小区新建的大门,旁边就是停车场。
小区内展示的工厂设备。

  ■文/图   本报记者   周瑞华

  “这个老旧破烂的小区现在成了‘网红打卡地’!在外地安家的老伙计看了我们发过去的照片都感叹,没想到变得这么漂亮。”

  11月11日上午,在雁峰区白沙洲街道白竹皂社区衡纺机小区装修一新的“居民议事厅”里,“厂二代”姚康深有感触地说。

  姚康今年58岁,他的父母兄弟姊妹都是衡纺机人,他转业后也住在衡纺机小区。他说,母亲今年91岁了,腿脚不方便。每次推着母亲在小区散步,她总是念叨,这么好的环境一定要多活几年,好好看看……


  阳光照亮老旧小区


  如今的纺机小区“一身新装”:崭新的柏油路、绿色亮眼的足球场、色彩鲜艳的儿童乐园、画线整洁规范的停车场、颇具特色的文化墙和宣传栏、粉饰一新的电动车充电房等,赋予小区勃勃生机,阳光透过高大的香樟树枝叶洒下来,温暖着这个曾经的老旧小区。

  “这里曾经是衡阳最好的小区。”今年65岁的老工人王建坤说。工作40多年的他,见证了纺机建厂、发展到走下坡的全过程。他说,1979年小区落成时,这里还是衡阳最好的小区。那时衡阳的居民楼内没有卫生间,全楼居民用门前公厕。但这里每家每户都有独立卫生间,虽然跟现在的房子没法比,但在那时的确是全市一流的。厂里很多工人是从上海迁来的,住进这样的小区都很自豪……40多年风吹雨打,繁华落尽,如今,这个有49栋居民住宅楼、居民1708户、总人口3513人的家属区,已是典型的国有企业老旧小区。

  “小区的变化是从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开始的。”姚康介绍。他是社区下属党员支部的书记,从去年开始,衡纺机的230名党员分为几个支部移交给社区。姚康说,随着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小区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双管齐下”建设宜居新家园


  “根据市、区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建设相关要求,我们街道白竹皂社区衡纺机小区、园林社区天嘉翰廷小区有幸成为城乡治理标准化试点。” 白沙洲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辉对记者说,街道党工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为核心”,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小区治理效能,秉承“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发动群众、群众自治”的工作思路,一手抓红色党建引领的蓝色治理、橙色文明、绿色守护、粉色公益“五色花”治理模式;一手抓标准化治理,先后启动改扩建和老旧小区提质改造工程,深挖小区的文化内涵,“双管齐下”打造白竹皂工业文化舒适社区。

  社区下属各支部成了“领头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征求意见,研究政策,制定规范,细化措施,狠抓落实。

  改造中,该街道以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导向,不拔高标准,不降低品质,将打造宜居环境和提升居民服务融入改造全过程:针对电瓶车多、摆放杂乱、充电困难,增设电动车充电室,提供24小时服务;针对居民对文体娱乐需求,改造荒地建成高标准体育广场;针对车位少、停车乱、停车难,增设3个停车场共236个车位,规范停车秩序……

  记者注意到,小区一角展示了两台机器,其中1台是1966年从东德进口的磨床。附近衡纺机文化长廊里的“历史记忆”显示,这里曾是中国最大的纺织机械专件研发与生产基地——衡纺机1979年投产,中国的纺织工业也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年代,很多县里都办了纺织厂,让用了多年的“布票”迅速成为“历史记忆”。

  如今,上千名曾经为中国人“穿暖穿好”作出过贡献的老工人,正在小区里含饴弄孙、安享幸福的晚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老旧小区成了“网红打卡地”
光明立交桥首个钢盖梁顺利安装
岳屏公园启用红外线测温仪
公交司机拾金不昧 6万余元现金“完璧归赵”
本周,两轮冷空气接踵而至
蒸湘短波
“气”势如虹 “排”场十足
哭笑不得 醉汉报警财物“失窃” 民警在原地找到
牢记使命,当好党和人民的“守护人”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老旧小区成了“网红打卡地” 2021-11-15 2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