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市3个村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村入选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我市河长制工作“亮点”综述
~~~军地联合检查考评
衡阳市疾控中心任琼:~~~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衡阳各地引发热烈反响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每条河流都成为一道风景
——我市河长制工作“亮点”综述
蒸水两岸风光。 ■李 勇 摄

  ■本报记者   许   珂

  初冬时节,漫步在湘江风光带,岸边绿树成荫,水面碧波荡漾,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生动诠释着五年来衡阳市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的喜人变化。


  水质变清,心情越来越舒畅


  环保志愿者周启东是一名摄影发烧友,平日里,他最喜欢拍摄家门口的蒸水河,希望用相机记录下河流的变化。

  “以前,蒸水河经常会冒出成片的水葫芦,严重时不仅阻塞河道,其根和叶腐烂后还会散发出阵阵臭气。”时至今日,周启东仍记忆犹新。

  为彻底解决蒸水河水葫芦泛滥问题,我市采取了截污、停排治理等手段,加大了对河面的清理力度。如今,蒸水河水质改善,重现秀美风光。

  与蒸水河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雁栖湖。

  雁栖湖原为蒸水天然河道,后因河道截弯取直成为城市内湖。由于水生态遭到破坏,常年处于Ⅴ类或劣Ⅴ类水质。2017年,我市对该处采取控源截污、挖掘淤泥和建设可吸附氨、氮等富营养物质的人工浮岛等方式,逐步改善了其水体流动和污染物自净能力。

  “湖水变清了,大家都爱到湖边观鱼赏花。”正在雁栖湖岸散步的居民王春富告诉记者,自从雁栖湖“黑臭水”得到有效治理,这里成了附近居民的休闲集聚地。

  蒸水河和雁栖湖的嬗变,正是衡阳河长制织密责任网,并落地见效的一个缩影。

  2017年,国家全面推行河长制,衡阳立即行动,以最强执行力推进“河长制”工作,以“河长制”促“河长治”,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先后完成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等9大类213个重点项目。

  如今,我市每条河流、每个水库都有河长来管,迎来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风情,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这背后,是各级河长的担当作为,是机制、手段创新的成果,是依靠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形成的全民护水力量。

  例如,市人大常委会制定《衡阳市三江六岸滨水区域规划条例》;市生态环境部门狠抓工业污染防控,成效明显;市农业农村部门关停湘江干流和城区蒸水河两岸500米范围内所有规模养殖场,取缔河道饮用水水源地网箱养鱼,禁止小二型以上水库化肥养鱼,开展禁捕退捕行动;市住建部门对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34个排污口进行截污,市城区11个黑臭水体治理初见成效,等等。


  河岸变美,环境越来越好


  对于耒阳而言,马水河因有肥沃的稻田与充足的水源,曾是远近闻名的“粮仓”。

  然而,一些唯利是图的人受暴利驱使,打起了马水河的主意,在河道进行非法采砂。

  “采砂船作业时,不仅污染了水源,还对河边桥梁和河堤构成威胁。”马水镇党委书记段毅告诉记者,隐藏在行业暴利背后的是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

  重拳打击 “砂耗子”,成为耒阳市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砂场整治,耒水河道上的89个非法砂场被清理了,河岸边乱采乱挖的现象不存在了,河道逐渐恢复到了原来的模样。

  看着潋滟的耒水绕村而过,当地村民杨永红满心欢喜:“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我们的心情也跟着舒畅了。一到周末,不少城里人还来河边‘打卡’拍照呢。”

  河道非法采砂行为的有效遏制,得益于河长制的实施以及深入开展河道综合治理。

  近年来,我市在全省首创成立城区河道管理联合执法队,负责市城区108公里河道执法工作,24小时守护一江碧水;出台实施意见,对全市447个非法砂场作出“红牌退场”处置,拆除后的砂场旧址全部复绿;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清理非法侵占河道岸线7.2公里,清理非法采砂点8处,实施河道清淤清障840公里,拆除涉河违建1303平方米,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25570吨;全市3368名河长累计巡河50万余次,发现并交办问题5683余个,办结率99.7%。


  小河变美,幸福感越来越强


  15年前,衡南县三平村河道可以说是“一条大河波浪宽”。可随着年久失修,特别是2006年遭受特大洪灾的袭击,淤泥堵塞,杂草丛生,河道逐渐变窄变浅,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一方面,由于蓄水少,河岸边300多亩水田经常受干旱侵扰;另一方面,由于河水发黑发臭,农民在田边劳作都不敢到河里洗手。

  如何化解农民的烦恼?

  近两年来,衡南县河长办数次以屋场恳谈会的方式,组织村里人,对河道的管理提建议、出主意。“捐赠树苗,将村内臭水河打造成共建、共创、共享的幸福河”“清理河道,改造河流,将‘沼泽地’改造成‘湿地岛’”…… 一个个好点子纷纷出台。如今,经过持续的综合整治,三平村里多处小微河流变身“微景观”。村民谢社元告诉记者,“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小微河流的变化不仅发生在三平村。

  近年来,我市以“党建+河长制”模式助推河长制工作,15个县(市)区(园区)及189个乡镇(街道)的15933名党员参加护河巡河、“垃圾清零”活动,认领河段长度1142公里;通过“民间河长”积极落实“双河长制”工作要求,开展巡河、宣传、举报、保洁、监督等工作;通过开展“示范河湖建设”活动,打造县级示范河39条、乡镇示范河573条(段);计划通过实施 “农村小微河道清淤疏浚”五年行动计划,对全市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下的5000公里河流开展清淤疏浚。

  一江清水,奔涌向前。眼下,全市483条小微河流基本实现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老百姓心中的“幸福河”正在变成现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衡阳又一批村镇入选国家级示范名单
让每条河流都成为一道风景
基层武装部建设情况如何?
“铿锵玫瑰”再出征,驰援天水战疫情
扛起使命担当,在新时代交出更加优异答卷
衡阳日报版面一A01让每条河流都成为一道风景 2021-11-15 2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