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文鹏
阳光、海浪,“捉”星星、看星轨……五月的一天,很少用微信发布动态的王希,突然在朋友圈秀了一波“旅拍照”,让他的朋友们羡慕不已。
他这趟“旅程”的目的地,是美丽的南中国海。可别误会,他并不是水下探险者,也不是旅游博主,而是一名文物工作者——现任市文旅广体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副科长,是湖南省目前唯一获得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专业人员资质的人。
水下考古是一项需要冒险精神的工作,像王希这样的一线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全中国目前只有70人左右。自2015年以来,他先后参加了辽宁绥中姜女石、山东威海定远舰、江西南城洪门水库等国、省级水下考古项目,主要负责水下测绘、记录、出水器物绘图、后期图文资料整理和工作报告编写工作。今年5月,他受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邀请,参加了西沙群岛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工作。
大多数时候,文物工作枯燥而无趣。但王希似乎是个例外,他总能以阳光幽默的谈吐和严谨的专业精神打动身边的人。
去年,他超额完成12家园区文物影响一般性评估报告的编写工作,让衡阳该项工作在全省领先;他负责组织申报的9个文物保护项目,入列湖南文物保护利用创新发展百佳案例,入选数量在全省市州中位居第二。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衡阳要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物保护,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让王希倍感振奋。“作为文物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也非常期待深度参与‘申名’工作。”王希说,在奋力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尤其是“中心化”进程中,衡阳应在更多方面、更多领域加快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我市应紧抓国家重视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政策机遇,在成立湘南第一个考古机构——衡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基础上,继续在考古队伍机构建设方面努力突破,扩大领先优势,在文物考古方面与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