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嘉林 图/王皓永
机器人做手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笔者带你一探究竟。
9月18日上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里,一台大机器人灵巧地转动着自己的“三头六臂”,不到2小时就成功为70岁患者汪爷爷完成了手术。这台机器人名为“达芬奇”,是第四代手术机器人,当天,已经是它上岗后“主刀”完成的第六台手术。这也标志着该院正式迈入外科精准微创时代,在精准医疗领域迈出了“里程碑式”的关键一步。
医生坐镇控制台,与机器人完美配合
当日9时,术前准备一切就绪,医护人员全部就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4条机械臂按照不同角度展开,微创手术器械进入患者盆腔,腔内情况很快就清晰地呈现在手术医生眼前的3D目镜中。
手术中,“达芬奇”的“一举一动”都在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团队的精准掌控之中。大泌尿外科主任李建军从容淡定地坐在医生控制台前,就像驾驶汽车一样,双手操控操纵杆,双脚操控脚踏板,向“达芬奇”发出各项指令。“达芬奇”机器人在手术台上根据李建军的指令,精准执行各种钳夹、分离、切除、电凝、缝合等精细手术操作,实现了“人机合一”的完美配合。
在“达芬奇”机器人的辅助下,泌尿外科手术团队不到2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这台手术,术中患者出血量很少,手术圆满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探访期间,仅仅只是在手术室外站立2小时都觉得腰酸腿疼。而在常规手术中,作为一名手术医师,顶着高压的情况下,手持手术刀小心翼翼地操作,几个小时下来,辛苦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在“达芬奇”机器人的辅助下,主刀医师坐在控制台前发出各项指令,一台手术做下来,可以减少医师的辛苦程度。以往需要4人的手术,用机器人只需要1—2人,不仅减少了人力资源,还可以减缓手术医生的劳动损伤。
机器人优势多多,手术效果快又好
李建军是该院第一个获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操作资格证的医师。他介绍道,相比传统微创腔镜手术器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集成了三维高清视野、可转腕手术器械和直觉式动作控制的三大特性,其在患者体内能准确无误地重现医生的手部动作,不仅将医生从手术台上解放出来,更能通过清晰视野、精细解剖、精准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使患者得到更快的术后恢复和更好的疗效。
高效完成汪爷爷的这台手术后,李建军感触更加深刻,“真切感受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明显优势就是:它结合了人手的灵活性和腹腔镜系统的微创优势,突破了人体操作的局限,向术者提供高清晰的三维立体图像,能够将手术区域放大10倍,并且自带智能图像处理功能和术中荧光显影技术,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逼真,主刀医师有身临其境之感。”他告诉笔者,“达芬奇”突破了人手的局限,具有7个自由度、可以540°转动的腕部关节,使得原本在腹腔镜系统下因“长筷效应”难以完成的某些动作可较为容易地完成,具有人手无法比拟的灵活性、稳定性及精确度,非常适合在狭小空间内操作。尤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过滤掉主刀操作医生手部颤抖等无效动作,更精确地解剖,更好地保护周围脏器和功能,最大程度避免术中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李建军表示,该院下一步将借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逐步开展更加复杂和高难度的手术,将其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妇科、心胸外科和普外科等专科的手术。
患者亲身体验,安全又可靠
该医院引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全球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手术系统和3D成像系统。
由机器人执行手术,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汪爷爷在术后说道:“术前确实有过担心,但听到医生的详细介绍后,担忧就烟消云散了!事实也确实证明了手术机器人的优势,短短两个小时,手术就完成了!”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本身并不能自主操控手术,所有手术步骤均由主刀医生操控完成。操控手术机器人对医生的资质要求非常高,必须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医疗技术。
每一位与这位“新搭档”合作的医护人员,必须经过系统培训和严格认证:进行扎实的理论学习,通过考核后再到相关培训中心熟悉机器人辅助工具的相关功能和运作模式;再通过现场操作考核,进入动物体内实际操作,反复练习相关专业的手术步骤;最后通过严格考核后获授资格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