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林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高水平健康衡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需求,近年来,衡南县人民医院以“建设成为县域内最强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医院”为目标,全面推进健康衡南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人民健康就是我们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真正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该院院长王孝诚如是说。
近年来,该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力争通过3—5年努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衡南提供有力支撑。
医联体和医共体齐建设,实现医疗资源全覆盖
2021年7月,衡南县人民医院与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共同协商,拟在已构建紧密型医联体的基础上,紧密组建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衡南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形成“共建集团,共享资源,共商大计,共赢未来”的良好局面。
据悉,医疗集团内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为主体,衡南县人民医院为成员,保持衡南县人民医院第一名称不变,加挂南华医院医疗集团衡南县人民医院牌匾。医疗集团内医疗机构在保持“六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六统一”管理。“六不变”,即原有医疗机构非营利性事业性质不变、行政隶属关系不变、资产归属关系不变、职工人员身份不变、财务补偿政策和政府投入方式不变、原有债权债务不变。“六统一”,即对集团内部实行统一人员调配使用、统一行政决策、统一基础建设和物资设备采购、统一开展医疗业务、统一信息平台建设、统一绩效薪酬考核。
医疗集团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机制、学科建设保障机制等,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药械物品管理机制等。第一个建设周期为2年,2年后根据综合评估情况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医共体发展将沿着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工作思路,以“强县、活乡、稳村、惠民”为目标,深入推进医共体改革。大力推行“三三”工程(即三共、三强化),三共即“共建、共管、共享”。三强化即“强化分级诊疗、强化签约服务、强化公共卫生”,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的“衡南样板”。
具体而言,共建指撤并原乡镇卫生分院,把全县20家建制乡镇(中心)卫生院和3个街道(车江、向阳、云集)社区服务中心作为衡南县人民医院分院,村卫生室也一并纳入,实行县、乡、村“三级垂直”一体化管理,共同组建紧密型医共体,打造衡南“医疗航母”。共管指医共体内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医共体内建立“人才池”,实行县乡编制统一使用和院内人员流动报备机制;医共体内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集中控制的原则,规范财务管理;医共体内对药品、器械、耗材实行集中带量,阳光采购,减少环节,惠及百姓。共享指医共体内建立信息系统,设立区域检验中心,实行检验结果互认,做到优化优质资源、实行资源共享。
在分级诊疗上,医共体发展将提升县域服务能力和运行机制,引导患者科学有序就诊,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90%在县域内就诊”的医改目标;签约服务上,将加强慢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小病不出乡”;公共卫生上,突出“医防融合”,调动村医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稳住农村医疗阵地。
值得一提的是,医疗集团将实行县、乡医院同质化管理,乡镇医院差异化发展模式。衡南县人民医院统筹制定医共体医疗护理规章制度,推行技术规范,开展人员培训、业务指导和工作考核,建立远程会诊工作机制,实行县、乡医院医疗护理同质化管理,共同提高。探索实行“一乡一品”“一院一策”战略,各乡镇卫生院实行错位发展、创新发展,不贪大求全、不好高骛远,走小综合强专科发展之路。同时,将优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探索“总额包干、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运行机制。
垂直管理与院区管理相结合,提高医院发展“含金量”
为了激发内生动力,医院采取“垂直管理”与“院区管理”有机结合的方式,全力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着力将医院逐步建设成医疗技术精湛、学科建设拔萃、设备设施先进、管理科学规范、文化气息浓郁、仁德氛围浓厚、环境优美雅致、就医体验舒适、人人奋勇争先、员工幸福快乐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医院,提高医院高质量发展“含金量”。
一是聚焦学科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水平。继续加强“一部四科”建设,以“一部四科”(“五驾马车”)驱动学科建设。鼓励创建省、市级重点专科,结合医院实际,用三年时间创建一批省、市级重点专科;鼓励医生开展三四级手术,每季度按照各科室的手术例次及手术级别进行奖励;着力建设好危急重症中心、卒中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影像中心、腔镜中心、糖尿病防控中心,规范化“九个中心”,提升急诊急救、急危重症救治和医技支撑能力以及核心技术竞争能力;力推“三个转变”,即以有创治疗为主向以微创、无创和内镜技术治疗为主转变;以细化亚专业分科发展为主向以多学科协同整合发展为主转变;以单一疾病诊疗为主向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为主转变。
二是对标“国考”规范,优化业务管理流程。从规范门诊管理、医护人员诊疗行为、病案首页、“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绿色通道”以及出院后追踪回访工作等方面,推行“日间手术”,全力规范病人从入院至康复出院全部流程,提高病人的就诊体验感。
三是对表三级医院标准,聚才引智育苗。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等多种措施,按照三级医院人员组织架构,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实施“百名英才计划”,培养、引进高技术专业人才与高水平管理人才100人。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不同职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院内培训、规范化培训、上送进修培训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保障医务人员职业成长和技能提升,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
四是力推中西医结合,传承创新发展。医院根据国家“中西医并重”的政策,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两条腿走路,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为患者服务。依托该院强大的中医力量,在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成立中医药特色科,积极开展中医药新技术、新疗法和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让患者“花小钱、治好病”,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
五是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强化信息领跑。该院将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必要系统,建设心电、病理、输血和供应业务系统,医务、护理和病案质控管理系统,医保控费系统和抗菌药物监控系统,积极创新应用云计算、5G、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护理管理、病案首页质控管理、绩效考核、医保结算平台、日间手术、日间化疗、日间诊疗、中西医结合医防康复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业务化的管理新常态。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步伐,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问诊、复诊、续方、用药、查询问诊记录等服务,减少就医成本,力推患者省时省力省心。
六是完善精细化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控制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药占比、耗占比、基药比,抗菌素使用率及DDD值,对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不合理耗材使用等不良行为进行监管,通过指标分析、整理,进行精细化管理,使老百姓的医疗费用更透明。
此外,还将在党的建设、医保绩效管理、医学人文建设上狠下功夫,医务人员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人民医院为人民”意识,将其作为推动医院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员工队伍建设的固本工程、树立医务人员良好形象的关键工程来抓,努力打造党风清正、院风清朗、医风清新的清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