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莫雄飞
蜿蜒的柏油路四通八达,漂亮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成片的荷花在风中摇曳多姿。在秋日阳光下,位于衡阳市近郊的石鼓区角山镇利民村,就像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水墨画。
不过,几年前的利民村可还是另一番景象,“脏乱差”一度成为这里的代名词。在村民们看来,利民村能有如此大的变化,得益于一场农村“厕所革命”带动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
“小厕所”提升 “方便”指数
“以前,这条路上有几个旱厕,路过时苍蝇满天飞,臭气熏天。现在各家各户都改建或新建了卫生厕所,村庄环境越来越好。”谈及村里的改厕,莲花塘组村民朱三元感触颇深。
朱三元家的二层小洋楼是五年前盖的,房前屋后绿植环绕,整个院落环境优美。但他内心也有些许遗憾,后院杂物房里还保留有当年的一间旱厕没拆,里面散发出的阵阵恶臭会经常飘入房间。一到夏天,院内的蚊虫还特别多。
2019年,“厕所革命”在全国推开,利民村村支两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由村党员、干部带头,带动村民积极投入到改厕行动中来。
朱三元积极响应,很快就将院后的旱厕改为水厕。走进朱三元家中,厕所内贴有瓷砖,干净卫生。便捷式马桶座、厕纸盒、照明灯一应俱全。而整个改厕工作,通过各级政府补助,朱三元自己投工投劳,改厕只花了400元左右。“现在,我家的院子一点臭味都闻不到了,蚊虫也少了很多,‘方便’确实方便多了!这是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厕所革命”点靓乡村颜值
“改厕并不只是把厕所简单装修一下,它最需要解决水污染问题,得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村干部唐忠荣向记者介绍,利民村的改厕模式有两种:对于分散居住的农家,主要采取“三格化粪池+小微人工湿地”模式;而对于居住相对集中的人家,则建设了联户污水处理系统,严格做到粪水、生活污水、雨水“三水分离”,各行其道,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处理难题。
“此前村里的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恶臭熏天。现在采取‘雨污分离’模式,雨水有专门的渠道流入池塘,生活用水和粪污水通过地下管道封闭运行,实现了排放零污染。”改建后的厕所经过生物降解技术,能够有效杀灭粪便里的病毒病菌、虫卵,活化土壤增肥效果显著,村民可做追肥使用。
目前,利民村21个村民小组648户已全部完成改厕或新建了卫生厕所,并实施乡村全域绿化,村里的人居环境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厕行动推动乡村“大变样”
村里环境好了,来村里的游客也就渐渐多了。钟新屋组的钟建华、钟国华两兄弟趁机把自家小院“修整”一番,合伙开起了“农家乐”。
“菜是自家种的,鸡是自家养的,房子是自家的,农家乐无需投入什么成本,一年下来至少能赚10来万。”兄弟俩告诉记者,平时他们主要还是以干农活为主,开农家乐只是附带的。像钟建华、钟国华两兄弟这样利用农闲时间开店的,村里还有七八家。
利民村还成功引来了“金凤凰”—— 衡阳市佳木园林有限公司、新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公司,它们与村集体经济合作,大力发展莲子产业、花卉苗木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在村里打造千亩荷园、珍稀名贵苗木、旅游木屋度假等休闲旅游观光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改厕行动还让利民村的乡风文明也在发生蜕变。“现在村民的生态环保、卫生意识不断加强,他们除了打理好自家庭院外,还会自发维护村里的公共卫生环境和污水处理设施,村民的文明素质上升了一个档次。”
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如今蜕变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湖南省休闲农业集聚村、省卫生村、省文明村镇、省美丽乡村建设精品乡村。
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抓好特色餐饮、游乐设施、旅游民宿等乡村旅游产业,努力把利民村打造成环境美、产业强、农民富的宜居宜游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