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作者现供职于耒阳蔡子池街道中心学校)
蔡伦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大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发展。
在千年纸都、文化之都耒阳,蔡子池街道中心学校坚持全面育人,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办学实践。学校以2017年立项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为支撑,以学校所在地——耒阳的蔡伦文化为背景,深入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该校逐步形成了传承和践行蔡伦文化的育人模式,为其它学校实施特色文化育人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
该课题实施组长负责制,建立了课题研究定期检查、激励保障等制度。通过研究与实践,力求开发出有特色的蔡伦文化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带动学校的全面转型,逐渐形成全新的育人模式。
该课题围绕学生对蔡伦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对蔡伦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蔡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的探究、《蔡伦文化校本课程指南》编撰研究、分年级段确定蔡伦文化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蔡伦文化校本课程教材的编撰形式、蔡伦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方法与途径、蔡伦文化校本教材的评价与监管等内容进行研究。
二、协同发力,建设蔡伦文化校本课程
为了提升课题组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指导,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活动。
一是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对蔡伦文化了解的程度,形成研究报告;二是走访专家学者,了解学习有关蔡伦的一些知识;三是组织课题组成员参与读书活动。编写了《蔡伦文化校本课程指导纲要》一稿,经过研讨,又重新修订,形成《蔡伦文化校本课程指南》定稿;四是编写了《蔡伦文化校本教材》一稿,课题组反复研究进行了二次修订,形成了《蔡伦文化校本教材》二稿。
三、深耕细作,深入开展校本课程实践活动
蔡伦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着眼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大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发展。
一是整合社区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蔡伦古法造纸技艺传习所,体验造纸和纸艺手工制作;在专业的指导下,学生们亲身体验了蔡侯纸的制作过程与方法。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以课内外活动为载体,传承蔡伦文化。学校每年以语文节、数学节、科技节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讲科学家的故事比赛、举办蔡伦文化手抄报比赛、举办蔡伦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蔡伦文化深入人心。
三是开展科技社团活动,提高科技素养。近年来,学校成立蔡伦科技社团,定期组织学生培训机器人编程、无人机操控等内容,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和衡阳市的机器人编程、无人机操作竞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获奖的学生达30多人次。
四是开展德育活动,弘扬蔡伦精神。以蔡伦纪念园为平台,发挥蔡伦纪念园德育基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常规德育活动,了解学习蔡伦的生平事迹及纸的发展历史。
四、推广应用,发挥校本课程育人作用
蔡伦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潜能,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教师成为有创造价值和生命活力的研究者、思考者和实践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组织教师撰写蔡伦文化校本课程研究论文、开展制作课件比赛、举办课堂教学比武等等,不断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育人元素,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提高了育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