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明达 伍施施 通讯员 谭春兰 葛咏蓉
“您好,疫情防控期间,请戴好口罩,主动出示健康码、行程卡。”
8月6日,衡阳市“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衡阳群众”志愿服务队的10位志愿者自发来到各大车站、公园、社区等人流集中区域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力量。在模范的带动引领下,全市“衡阳群众”志愿者闻讯而动,组织爱心车队免费护送村(居)民接种疫苗、走街串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为防疫点值班人员送来了口罩、苏打水等防疫、消暑物资……
如今的衡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身着“衡阳群众”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生态环保、治安防控、纠纷排解、帮扶济困等志愿服务并作出了突出贡献。“衡阳群众”因此被中央文明办作为地方品牌予以推介,典型经验更是入选“中国改革年鉴”。
截至8月8日,我市已有1018413位“衡阳群众”志愿者,4717个志愿团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位居全省第二。
汇聚正能量——
“平台+机制”壮大志愿者队伍
河南省卫辉市自从遭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以来,全国各地救援队驰援。在救援大军中,有一名身材清瘦、皮肤黝黑的志愿者,他叫肖高敏。
肖高敏于7月22日只身搭乘高铁前往河南省卫辉参加救援。在救援中,他屡次不顾自身安危,冲在救援一线,凭借自身良好水性在洪水中救出14名老人和孩子,转移出当地53名群众。
肖高敏正是“衡阳群众”志愿者的一员,而像他这样心怀大爱、舍身奉献的志愿者在衡阳已有100万人之多。
时间拨回到2019年初,我市整合、招募了一批志愿服务者、社区网格员、文明劝导员,统一注册为“衡阳群众”志愿者,赋予他们“衡阳主人翁、文明志愿者、平安守护人”的内涵。
两年多时间来,我市以“平台+机制”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壮大“衡阳群众”志愿者队伍,点燃“衡阳群众”志愿者服务热情,树立享誉全国的品牌。
2019年6月,衡阳群众App上线。这是一个以打造“掌上志愿者之家”为目的,集政务办事便民服务、“衡阳群众”志愿服务注册登记及积分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衡阳群众”志愿者可通过该平台参与文明劝导、治安防控、调处矛盾、帮扶重点人群、开展社会宣传等各项志愿服务。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