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刘运仕 统筹/章炎平 周 健 文/本报记者 唐 翔 图/衡东县委宣传部提供
衡东数字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人均GDP增长1.5倍,财政收入税收占比提高到8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7倍、2.3倍,县域经济竞争力进入全省前二十强。
衡东骄傲
湘油泵成功上市,获批全国“绿色工厂”“第五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88家增至173家,增量全市第一。成功打造5个万亩双季稻示范片,粮食总产连续5年过40万吨,获评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省粮食生产大县、油料综合大县、茶油大县、生猪调出大县,三樟黄贡椒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入选“中国十大名椒”,李花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5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却注定要留下鲜明的衡东印记。
过去五年,是衡东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具挑战的五年。五年来,衡东县上下勠力同心,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强党建,圆满完成了“十三五”目标任务。全县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衡东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1
调优结构、加速赶超 构筑一个质态趋优的产业体系
【数字说话】
主动适应、把握、引领发展新常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蹄急步稳,实现经济总量、运行质量、人均均量“三量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人均GDP增长1.5倍,财政收入税收占比提高到8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7倍、2.3倍,县域经济竞争力进入全省前二十强。
【权威回顾】
工业转型迸发新活力。湘油泵成功上市,获批全国“绿色工厂”“第五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恒裕加气混凝土砌块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湘油泵、东健药业荣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88家增至173家,增量全市第一。
农业发展焕发新生机。成功打造5个万亩双季稻示范片,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过40万吨,获评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省粮食生产大县、油料综合大县、茶油大县、生猪调出大县,三樟黄贡椒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入选“中国十大名椒”,李花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三产融合激发新动能。成功获评省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大浦通用机场建成投用,湘·江南温泉开门营业。2020年全县三产比为17.8:33.7:48.5,结构更趋合理、发展后劲更足。
2
开放引领、创新驱动 开辟一方充满活力的创业热土
【数字说话】
新增创业主体1.7万个,私营注册资本增长300%,成为全国第三批返乡创业试点县。累计实施重点项目411个,投资总规模达278.6亿元。新引进项目232个,到位资金35.1亿元。
【权威回顾】
深化改革阔步向前。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简政放权”获省真抓实干激励表彰,社会投资项目“先建后验”模式成为衡东招商引资新名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经验在全省推介。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抢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机遇,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重大项目实现滚动开发、接续建设。
对外开放大步迈进。成功举办第四届土菜文化节、首届陈少梅文化艺术节、优质农产品长沙推介周活动,形成了人流、物流、资金流集聚衡东的可喜局面。
创新动能逐步增强。成功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工作连续两年获省真抓实干激励表彰,2020年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均居全市第一。
3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塑造一座精致精美的宜居家园
【数字说话】
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5平方公里;新建自然村水泥(沥青)路881.2公里,建制村100%通水泥路;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
【权威回顾】
突出规划引领。以打造“最美县城”为目标,有序推进河西新区、城北片区、城东片区开发,城市骨架全面拉开,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5平方公里;加快推进“一核两副”城镇发展布局,大浦镇、新塘镇发展承载力大幅提升。
突出精细管理。一批棚改旧改全面完成,一批城市商圈加快建成,一批示范社区成功打造,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城市形象、城市秩序、城市文明标准提标、质量提高、满意提升。
突出基础先行。南岳高速东延线、吴南公路建成通车,白南高速加快建设,新建自然村水泥(沥青)路881.2公里,建制村100%通水泥路,无论是县域“大动脉”,还是城乡“微循环”,都更加通达畅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6118户城乡无房居民搬入新居。
突出乡村振兴。整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五治”成效明显,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白莲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马房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南湾村获评为全省最美文化传统村落。
4
共享共建、倾心为民 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幸福答卷
【数字说话】
坚持把80%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 33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3.6%,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95.9%。
【权威回顾】
脱贫攻坚最可贵。在全国首创“一键式”精准助学模式,在全省首推“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模式,33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县人民如期迈入小康。
民生改善最直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地见效,大病专项定点医院救治率达94.1%。公办教育投入持续加大,民办教育管理更加规范,乡镇公办幼儿园全部配齐,获评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两次获省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3.6%,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95.9%;洣水、湘江衡东段全面禁采,非法砂场全部拆除复绿,禁捕退捕首战告捷,代表衡阳市通过全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洣水上榜全省“美丽河湖”,洣水湿地公园获评国家湿地公园。铁腕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金龙矿区面貌焕然一新。
健全县域社会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投入上亿元建设综治中心和“雪亮工程”,“一村一辅警”“城市快警”全面配备;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人民战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5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锻造一支干事创业的衡东铁军
【数字说话】
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达94.1%,村集体经济“空白村”清零,村(社区)“一门式服务”实现全覆盖。
【权威回顾】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升。
全面落实省委“1+5”文件,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达94.1%,村集体经济“空白村”清零,村(社区)“一门式服务”实现全覆盖。树立干事创业鲜明导向,148名在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方面成绩突出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乡镇党委换届成功实现“三零”目标。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创新政治巡察“六步工作法”,对全县机关、乡镇实现全覆盖。将省委巡视整改作为检视自身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以小切口入手开展集中整治,65个问题基本整改到位,整改率达95.6%。
同时,县委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有效推进依法治县、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切实提升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努力画出新时代统一战线最大同心圆;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地方外事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民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持续推进法治衡东建设,“七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成功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形成了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