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乐) 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尤其在学史力行阶段,坚持知行合一,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了“三走访三提升”活动。活动中,共征集意见建议48条,经过反复梳理和整合,最终形成9条任务清单。
降低企业投标成本,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力推广电子保函在招投标工作中的应用,告别了过去企业用现金提交投标保证金的历史。电子保函在我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落地以来,陆续引进了保险保函、担保保函,已累计办理3500余笔,为企业释放投标资金压力超10亿余元。今年7月,中心又将新增银行保函,进一步丰富保函产品,真正为企业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缓解企业融资压力,针对中标企业项目启动资金难题,中心借鉴省内外交易中心先进做法,着力推动政银企合作,调研考察金融服务平台,引进第三方提供“中标贷”服务,现进入试运行阶段。中标企业可凭中标合同就能实现快捷融资,免去了抵押环节,手续办理也更加方便,基本可达到“闪贷”的效果。此举,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为“产业项目建设年”助力。
落实“一件事一次办”,完善线上交易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零”跑腿。中心加大了全流程电子化建设力度,落实全省远程异地评标“一盘棋”的要求,对远程异地评标室进行标准化改造,着力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和不见面开标常态化,投标人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线上投标,线上查阅开标评标结果,线上交纳交易服务费等,再无需到现场,省去了来回跑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同时也有效防范线下评标的廉政风险。
深入开展逾期保证金退还清理。对超过退还时间,代理机构还未申请退还的投标保证金,采取提醒、约谈等方式,督促其尽快提交退还手续,降低投标企业资金占用率,减轻企业负担。目前,已累计清退400余笔、5700余万元,深受企业好评。
规范评标费用发放。根据省发改委有关文件要求,引进了专家评标费在线支付系统,进场交易的项目专家评标费按标准全部实行线上统一发放,进一步规范了评标专家评标费发放方式,解决专家评标费发放难题及代理机构发放专家评标费无票据、标准不统一、代开发票有风险等问题,目前支付系统已进入试运行。
下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继续聚焦聚力,将为民办实事与优化营商环境、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乡村振兴帮扶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努力将“实事清单”变为“满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