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莫雄飞
“这十几年来,自老公患病后,天就好像塌了一样。但为了老公,为了家庭,我还得扛下去。”
6月16日,记者在衡东县刘颂华的家里看到,其悉心照顾18年的丈夫陈革新坐在沙发上,虽然意识不大清楚,但整个人看起来精神还算好。
时间拉回至2003年5月8日,那天陈革新突然在家倒地,随后被送往县人民医院急救。
经检查,陈革新患了脑梗。医生告诉刘颂华,“如果打算治疗,那就要做好照顾他一辈子的准备。”刘颂华坚定地回答,“就算走遍天涯海角我也要治好他”。随后,刘颂华先后带着丈夫辗转于省市多家医院,但治疗效果不是很好。
刘颂华只好把瘫痪的丈夫接回家自己照料。在家里,丈夫的吃喝拉撒都要依靠刘颂华。她每天要为丈夫擦洗身体、梳头洗脸。18年来,照料丈夫的艰辛和苦楚,刘颂华体会极其深刻:陈革新身材高大,弱小的刘颂华根本扶不动。每次给丈夫洗澡时,她都要找人帮忙,慢慢扶着陈革新进入浴室。因刘颂华自己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每次帮丈夫洗完澡后,她自己也时常疼得满头大汗;陈革新大小便失禁,经常在半夜弄脏衣服和被褥,刘颂华就得马上爬起来帮助丈夫清理。为了帮助丈夫康复,刘颂华还自学了护理。
她告诉记者,虽然医生说丈夫的小脑已经萎缩,康复是基本不可能的了,可是刘颂华还是坚持每天都给丈夫进行按摩,她说:“基本不可能并不代表完全不可能,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会努力。”
除了照顾好丈夫外,她还要照顾家里失明的婆婆,每天还得坚持上班。“这些年来,她从没有因为家里的原因而影响工作,也从没向单位提出过特殊要求。”说起刘颂华,衡东县人社局退休支部书记向忠荣钦佩不已。
邻居刘云云也说, 刘颂华不仅对家人好,对邻里朋友也十分关心,热心公益事业。她所居住的集资房门前道路曾多年一直未修,坑坑洼洼。为解决居民的出行问题,刘颂华隔三差五就去找相关职能部门寻求解决办法。在她的努力下,道路终于得以修好。
在刘颂华的精心照料下,陈革新的病已经有了一些起色,这对于刘颂华亦是莫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