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莫雄飞
近日,记者走进南岳区水濂村,村内到处鸟语花香,处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些年来,水濂村依托优美的山水风光,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将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同脱贫攻坚、全域旅游、文明乡风等工作进行有效融合,在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和乡村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该村党总支连续多年被评为南岳区、镇两级优秀基层党组织,群众信访问题全面清零。
党旗高扬
吹响“美丽乡村”建设攻坚号
相较于其它村,水濂村旅游资源可谓得天独厚,村内不但有“南岳四绝”之一的水帘洞、道教第三洞天的朱陵宫,还有南岳衡山道院、弥陀寺、银星水库、摩崖石刻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然而,由于发展思路不清、人心不齐,加之村内的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跟不上,引进的很多开发项目都未真正落地,多年来,水濂村一直处于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状态。
“先抓好乡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再立足本村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南岳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努力将水濂村打造成为南岳区乡村旅游休闲强村。”2015年,新上任的村党总支书记易东耘和村支两委立足村情,迅速找准水濂村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狠抓“美丽乡村”建设,狠抓乡村环境治理。
“只要村里的环境好了,游客自然来。”水濂村党总支书记易东耘告诉记者,“当时村里有个朱家湾屋场,是人口居住密集区,屋场中央有个池塘,池塘内臭气薰天,连鸭子都不敢下水,严重影响了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村民们想治理的愿望非常迫切。”说干就干,易东耘带领党员干部来到朱家湾,领着村民率先打响了朱家湾屋场的环境治理“攻坚战”——先是对池塘进行清污和改造,然后对池塘进行绿化和美化,再对屋场实行“雨污分离”和“厕所革命”,最后是推进屋场的“穿衣戴帽”和文化墙美化工程。一年下来,朱家湾屋场变美了,基础设施完善了,然后又开始对胡家湾、杨家湾屋场以及整个乡村进行环境综合治理。
记者就近走访了其中两个屋场,发现所有屋场的房屋都粉刷一新,房屋墙体上书写着“朱子家训”“胡氏家训”等本家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明语录。特别是朱家湾那个改造后的池塘,池水清澈见底,周边绿植成荫,池水中央建起了凉亭,池塘周边还修建了游步道,添置了健身器材。原来的臭水塘,而今已成为村民的休闲健身地。
“随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到这来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我打算把自家的院子改造一下,做些农家乐的生意。”朱家湾屋场村民戴洪村向记者谈起了他的新想法。
擘画蓝图
咬定乡村旅游发展不放松
近些年来,水濂村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推进“旅游+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在村内打造“百亩荷塘”“四季果园”等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开发特色餐饮美食,打造美食部落。
以湖南省润山润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打造的“水濂村润山润水荷花园”已经成为南岳旅游中的一张靓丽名片,目前已实现每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周边农家客栈、旅游客运、农特产品销售等乡村旅游配套产业。该园也是水濂村“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治理+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
2020年下半年,水濂村借助景区优势,打造了南岳区第一家青少年户外研学拓展基地,主营酒店住宿、户外研学和团队拓展训练,由“村委会+社会资本+市场专业营运团队”注资成立湖南玑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25%,该营地现已成为南岳乡村旅游新的打卡目的地。
在位于水帘洞附近新建成不久的星空露营基地,记者看到10来个帐篷一字儿排开。“去年国庆节期间,这里已成功举办过一届星空节。”易东耘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看到的只是第一期项目,未来该村还将打造一个占地80亩的户外研学拓展二期项目基地,结合水濂村以及南岳特有的人文资源,做好文化研学旅游。
“水濂村目前的‘农业+旅游’‘餐饮+民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点、线、面结合的立体旅游发展格局已初具雏形。下一步,我们村将着力打造以‘月光下的部落’为主题的特色村部,进一步对村内的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业及其配套产业链进行有效整合,努力将水濂村打造成为衡阳市乃至湖南省乡村旅游强村,带动村民在家门口脱贫致富。”谈及水濂村今后的发展,易东耘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