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星
“在外面打工一年的收入还不如在村里干半年的多,现在村里的‘月亮’比城里圆。”近日,正在给烟苗培土的耒阳市马水镇膳田村“80后”村民罗志朝兴致勃勃地跟笔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他承包了村里200亩土地,发展烤烟、玉米等种植,预计今年纯收入就有20多万元,过上好生活心里有了盼头。
“膳田村有825户,一共有3638人,其中有1427人在外务工,家乡要建设好,乡村要振兴,还得靠年轻人。”在村党总支部书记刘四法看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但是,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去了,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人和小孩,如何让年轻人回到家乡就业,是摆在刘四法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为了吸引年轻人回乡,刘四法挨家挨户走访,宣讲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奔赴各地考察合作项目,邀请专家进村教村民先进的种植技术,带领大家一起走上致富的道路。“吃水不忘挖井人,最应该感谢的是我们村的刘支书。”罗志朝告诉笔者,他之所以选择回乡创业,很大程度上是刘四法的鼓励,以及良好的创业政策和项目。
“如果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巩固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带领村民走上乡村振兴的道路,刘四法坚持产业作为支撑。以前的膳田村以水稻和烤烟种植为主,产业类型单一且规模不大,经济效益有限。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刘四法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法,在寻找新的发展项目的同时寻找新的销售市场。
前不久,刘四法一行赶赴贵州考察,与贵州绥阳县黔亮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达成了“红缨子糯高粱酿酒”合作协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形式,在膳田村种植红缨子糯高粱800亩,既解决了村民就业难的问题,还解决了种植的产品销售问题,产业发展有了强力支撑。
4月5日,在刘四法的努力下,邀请到了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领导来到膳田村考察甜玉米种植基地。通过成立鸿发种植合作社,发动村民种植甜玉米,采取统一收购的方式,解决甜玉米销售和村民增收问题。目前,该村已种植玉米600余亩,预计产值达120万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的膳田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膳田村村民的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膳田村也将越来越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