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吟吟 通讯员 刘国平
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向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有力,今年以来,我市规上服务业开局良好,呈恢复性增长。市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全市62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31亿元,同比增长24.4%;实现营业利润8.57亿元,同比增长95.4%;应交增值税0.98亿元,同比增长58.1%;应付职工薪酬6.49亿元,同比增长9.3%;期末用工人数64040人,同比增长4.5%。具体表现在重点行业支撑有力、龙头企业带动明显、整体盈利能力增强等多个方面。
三大重点行业支撑有力
从1—2月份行业运行情况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大重点行业运行良好,对全市规上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
三大行业营业收入合计33.00亿元,占全部规上服务业比重72.8%,营业收入增长30.3%,高于规上服务业增速5.6个百分点,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29.4个百分点,较上年1—12月提升22.9个百分点。拉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1.1个百分点。三个行业共计实现营业利润6.44亿元,占规上服务业营业利润比重79.8%,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65.0%,高于规上服务业增速69.6个百分点。从行业规模和运行状况看,三大行业对规上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
龙头企业带动明显
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营业收入规模达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7家,分属道路运输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行业。
7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41亿元,占规上服务业全部企业比重40.6%,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0%,拉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3.1个百分点。从总量占比和营收增速看,龙头企业对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
整体盈利能力增强
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利润8.57亿元,增长95.4%,营业利润率达到18.9%,比2020年1—12月提升8.2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10个门类行业有7个实现营业利润两位数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6.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83.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97.4%;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800%;教育增长52.4%。此外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则实现行业整体扭亏为盈。从营业利润增幅看,全市规上服务业盈利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较好
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的高技术服务业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等行业。
1—2月,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114家,实现营业收入13.64亿元,增长28.5%,高于规上服务业增速3.8个百分点;研发费用761.4万元,增长46.7%;营业利润4.95亿元,增长148.7%。从营收增速和盈利状况看,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了较好的发展。
民生相关行业全面恢复
规上服务业中民生相关行业全面恢复。1—2月,规上道路运输业营业收入6.97亿元,增长52.2%;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营业收入9.34亿元,增长28.5%;居民服务业营业收入0.61亿元,增长41.9%;教育营业收入2.43亿元,增长41.3%;卫生营业收入1.68亿元,增长38.8%。社会工作营业收入0.18亿元,增长200%;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营业收入0.22亿元,增长37.5%。文化艺术业营业收入0.08亿元,增长33.3%。
从民生行业营收增幅看,全市规上服务业民生相关行业已全面复苏,为全市人民出行、教育、医疗、娱乐等提供高品质服务。
新增企业拉动有力
2020年,我市大力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全年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1家。1—2月,101家新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2亿元,同比增长97.2%,拉动全部规上服务业增长7.4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3.45亿元,同比增长84.5%,新增企业拉动该行业增长20.5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0.16亿元,同比增长300%,拉动该行业增长12.2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0.41亿元,同比增长192.9%,拉动该行业增长2.9个百分点。新增企业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特别是部分行业的拉动作用显著,成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稳定的增长点。
下季度经营状况预期整体较好
全市61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参与景气状况调查,对下季度企业经营状况预期,选择乐观、一般和不乐观的企业分别为192家、393家和33家,分别占调查单位31.1%、63.6%和5.3%。与上年四季度相比,选择乐观企业比重提升了4.6个百分点,选择不乐观的企业比重下降了0.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预期乐观占比较高的分别是:教育占4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3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36%。从调查情况看,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对下季度经营状况预期整体较好,比上年四季度有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