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遏制耐药工作的通知》,要求规范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提出将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合理用药考核等工作,并适当加大考核权重的要求。2021年9月底前,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全部加入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
将抗生素合理使用 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通知》提到,抗生素是抗微生物药物里最主要的一大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多肽类、林可霉素类等。
《通知》提出,将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合理用药考核等工作,并适当加大考核权重的要求。医疗机构要按照规定,科学调整优化本机构的抗微生物药物供应目录,从采购源头做好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管理工作。
《通知》还要求,2021年9月底前,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全部加入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
国内抗菌药使用现状:
二级医院使用比例较高
根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10月发布的《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2018)》,从2015—2017年,全身用抗感染药的用药金额逐年递增,但增长率和占西药总金额的比例则逐年下降,占比由2015年的17.33%下降到2017年的16.94%。
《报告》分析指出,三级医院承担主要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就诊人群庞大,病症相对复杂,临床用药量大,而抗菌药物用药份额稳定,控制较好。二级医院疾病的治疗范围多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主,虽然3年用药份额有所下降,“但相对三级医院,总体比例仍然偏高”。
据悉,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共1429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院共1428所。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380所,三级医院1048所。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要求,2021年9月底前,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全部加入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
主要表现为无适应症用药
《报告》指出,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无适应症用药。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此前曾表示,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困难主要体现在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上,主要表现在选择错误的品种、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这与我国不同地区医师用药习惯、水平有很大差异相关。
“经济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强,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弱”,李大川说。我国医疗机构中感染科和临床药师的力量薄弱,无法充分发挥对其他科室临床医师在抗菌药物使用中的指导作用。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