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政府统保平台去年11月启动运营,累计已有30家小微企业纳入平台范畴
~~~遗失海外的孤本(影印校注本)150多年后终回故里
~~~全市供销系统积极备战春耕
~~~全市商务和粮食工作会议部署年度重点工作。彭玉明出席
~~~
~~~
~~~
20日起——~~~
~~~
~~~
2021年03月18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告别“掐尖式”招生,热议背后的冷思考

  ■周卫国

  16日,一条消息刷屏:湖南省教育阳光服务大厅网络平台回复学生家长“长沙四大名校是否签约外地生”的咨询,教育厅答复是“自2021年起,取消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长郡中学、长沙市雅礼中学面向全省招生的资格。”

  “长沙四大名校”不再到外地“掐尖式”招生,这一“重磅”消息属实!消息一出,引发热议。对于长沙四大名校不再到各地市州招生一事,多数人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2020年4月,湖南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未经省教育厅批准,公办普通高中严禁以任何名目跨市州招生。未经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公办普通高中严禁以任何名目跨县(市)区招生。这一政策的初衷,在于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招生入学这个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入手,规范办学,坚决遏制违规招生入学行为等问题,营造良好基础教育生态,促进教育公平。现在到了政策落地见效之时。

  长沙四大名校到各地市州招生,名为招生,实为“掐尖”。对于外地进到长沙四大名校读书的学生来说是幸运者,是荣耀事。但对各市州的大多数学生来说,特别是对老师来说心有不甘。这些年来,社会上对于类似河北衡水中学等超级中学现象开展批评,进行反思。无论是像衡水中学那样全国性的超级中学,还是本省四大名校一样的区域性名校,能入学的,都是少数。而名校下地方招生,这种“掐尖式”好生源,再到高考好成绩的办法,并不能让多数人信服。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写道: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对于省城名校到地市“掐尖式”招生,也让下面的主管部门和学校“苦名校久矣”,其间苦恼与烦心自知。面对名校“掐尖”,为把好的生源留下,有关部门、学校、老师家长与名校、培训机构之间,多有“博弈”。现规范招生秩序,让大家能把心思用在抓好教育教学上来,实则是好事。

  国人有种“名校情结”。作为一个有着耕读传家、尊师重教传统的国家,如果家有学生、教有考生,希望上重点、读名校,考好大学,良好的愿望与追求无可厚非。

  人们关注长沙四大名校招生动向,表面上看的是名校效应和高考升学率、录取率。但就本质而言,人们关注长沙四大名校,核心问题是关注优质教育资源,看重的是名校比其他学校具有更好的教育质量,更优的教学环境,更高的育人成才率。指向的是关心教育质量的普遍提升和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公平与机会均等。人们对于孩子能不能上好学校、上名校,焦虑背后正是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对教育公平的期待,对教育均衡的向往。

  长沙四大名校告别“掐尖式”招生,正好促进正常教育回归,加快教育改革。义务教育阶段,中学教育要把握公益性、义务性的本质要求。中学教育须回应广大家长和学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着眼大众对教育的民生关切,把握基础教育的公益性、义务性属性,围绕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来做文章、用实劲,使得更多不能上名校的孩子也能享有均等教育机会,上好学、读好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我市免费为小微外贸企业 提供出口信用保险
明万历《衡州府志》 出版发行
确保让农民买到“供销牌”放心农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今年预期增长9%以上
图片新闻
违法用地整改不力 分管领导被约谈
告别“掐尖式”招生,热议背后的冷思考
市中心汽车站 预售清明假期车票
点燃青少年学习党史热情
蒸湘短波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告别“掐尖式”招生,热议背后的冷思考 2021-03-18 2 2021年03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