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文/图 通讯员 袁骏 谭赟)“窗外天,细雨落潺潺,洒下春意满阑干”。近日,各地田野里嫩绿色的艾草破土而出,迅猛生长。趁着春光,闲不下来的大浦人纷纷走进田野,采摘鲜嫩的艾草。
艾草又称艾蒿,现代医学药理证明,它是一种抗菌抗病毒药物,对病菌有着抑制和杀伤的作用,而且对呼吸系统疾病也有防治作用。中医学上常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春天里的艾草鲜嫩,最常见的吃法是做成“艾粑子”。简单的做法就是将艾草与鸡(鸭)蛋、面粉拌成糊糊,油炸吃,原汁原味、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复杂的做法比较“正统”,将晾洗好的艾草焯水,再与糯米粉反复揉捏成团,然后分成大小均匀的面团后压扁,可油煎,食之香气四溢;可上锅蒸,食之软糯。
“试了很多种口味,放过各种各样的调味品,最后还请教了妈妈,她教我们准确地复原了小时候的味道。”大浦镇手艺人罗晓辉说,正是这来自妈妈手把手的传承,让远近不少食客寻觅而来,在大浦镇的田野阡陌上摘回去一袋鲜嫩的艾草,为家里的餐桌添上一碗“春天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