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许珂 实习生 付星婷) 因多年过度耕作,我市部分农田土壤已出现酸化严重等“病症”。为帮助农户解决这一难题,3月10日,全市石灰撒施作业补贴试点项目现场演示会在衡南县高桥村举行。
10:30,冒着瓢泼大雨,一位农机手操作着龙舟2SZ-300石灰精量撒施机开始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石灰从螺杆末端排出,均匀地撒入土壤中。15分钟后,完成5.2亩受污染耕地的石灰撒施。经检测,使用该撒施机平均每小时可撒施19.5亩田地,每亩仅需100公斤石灰,实现了高效、精准、精量的作业目标。
“很满意现在的设备,相比以前的机器,效率提高了一倍多。”农户陈志强说,“过去的人工方式不仅效率低、不精准,还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害。”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理想的水稻生产环境pH值为7.0—7.5,石灰的作用是调节土壤酸碱度,进而降低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对金属离子的吸收能力,提升稻米品质。2SZ-300石灰精量撒施机是继履带自走式旋耕机和精量侧深施肥机之后,为保护耕地、治理面源污染而推出的又一款利器,对于农业土壤酸化治理具有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