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丹
主刀2000余台胸腔镜手术,占个人普胸手术90%以上;在地市级医院创开展胸腔镜“手术数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微创形式最多”的记录……近日,笔者采访了这位湘南地区首位普胸外科专业博士——南华大学附二医院胸心外科副主任、普胸病区主任刘翔。
近几年来,刘翔开展了大量胸腔镜手术,并作为唯一开展单位将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在湖南、湖北两省进行学术推广。
一双巧手打天下
打开胸腔、切断肋骨、巨大疤痕,这些“恐怖”的场景,在胸心外科以传统手术为主的年代较为常见。可如今,医疗技术飞速发展,进入了微创手术时代。无论是开刀,还是腔镜,作为一名胸心外科医生,靠的是一双巧手打天下。
自2012年以来,南华大学附二医院胸外科以重点发展胸腔镜手术为突破点,以刘翔为“领头羊”,大胆进行手术形式创新,在省内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及品牌。从传统手术到腔镜微创手术,8年的日积月累,让该院胸外科有了一个成熟的医疗团队。
相比传统手术方式,腔镜微创手术优势明显,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特点。“打个比方,传统的肺部手术,肺部两边都需要开口。而通过腔镜则只需开一个口。”刘翔介绍,腔镜手术虽然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但是优势巨大,镜下解剖结构被放大,操作也更加精细,操作过程中对胸腔里面组织的损伤小。同时,镜下可以探及传统手术视野探及不到的区域,手术效果更佳。
对患者而言,腔镜手术不仅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而且住院时间短,费用相对降低。“有一位患者,术前诊断为右侧自发性气胸并肺大疱破裂,术后可自行走出手术室,第二天就健康出院了。”刘翔介绍,科室手术医生同麻醉科医生紧密配合,应用“微创+无管+快速康复”理念,为患者量身定做了极致微创双侧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在自主呼吸麻醉下不进行气管插管,既有效降低了气管插管所造成的并发症,如损伤鼻腔或咽喉部黏膜、喉头水肿等,也降低了术中因肺萎陷引起的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手术中患者不仅意识清醒,还可以聊天。
通过“导航定位”实施手术
随着体检意识的增强和CT检查的普及,肺小结节和磨玻璃影检出率越来越高。对需要手术的病人来说,病灶越小,手术越早越好。而对于医生来说,病灶越小,术中精准定位越难。尤其是位于肺深部的结节,常常让手术医生头痛。
不久前,王女士因体检发现左上肺磨玻璃结节,收住该科。其高分辨率CT提示,结节直径仅5mm,而且位于肺组织内较深部,胸腔镜手术对于这些不可见、不易触及肺小结节的定位和切除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为精准切除肺小结节,刘翔为该患者制定了“荧光定位+近红外胸腔镜手术”的方案。在CT引导下用荧光定位肺结节,将荧光定位技术与优势项目TubelessVATS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相结合,在1.5cm单孔下运用近红外荧光胸腔镜将肺小结节切除。术后第3天,患者便健康出院。
近红外荧光胸腔镜与普通胸腔镜不同的是术中对定位肺小结节区域进行荧光显影,从而达到精确切除肺结节的目的,并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肺功能。荧光造影剂没有放射性,病人及医务人员相对更加安全。而且,术中实时评估,手术操作、观察同步进行,缩短了手术时间。
据了解,该项技术基本对切除的组织标本没有影响,方便病理科医生处理标本和提高诊断率,特别适合肺磨玻璃结节的微创手术。
软硬件建设同步成就优秀团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刘翔介绍,该科室目前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胸腔镜软硬件设备,以及国内顶尖的专业胸腔镜手术室。
2012年起,南华大学附二医院胸心外科专注于微创外科的发展和梯队建设,通过引进胸腔镜专业人才及高端胸腔镜设备,积极进行技术攻关,逐步发展壮大,并与全球顶尖的胸腔镜专科团队——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建立了密切协作关系。
刘翔说:“大手术,小切口,把微创理念带给每一位患者是我科的宗旨,要让微创技术造福每一位患者。”近年来,该科相继开展了“湘南地区首例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湘南地区首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湖南省首例自主呼吸麻醉微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湖南省首例自主呼吸麻醉微孔胸腔镜下手汗症(胸交感神经)手术”“湖南省首例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湖南省首例自主呼吸麻醉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国内首例自主呼吸麻醉腋窝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
据了解,目前,该科室能常规开展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肺叶切除、肺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纵膈肿瘤切除、手汗症、漏斗胸矫治术等手术。全胸腔镜微创手术量占胸外科手术总量的95%,胸腔镜微创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