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云
在前不久召开的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获得“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该院院长刘中毅代表医院参加表彰大会并领奖。消息传出,全院职工欢欣鼓舞。
荣誉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
在2020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在疫情最严重、任务最艰巨的前线集结,不畏惧,不退缩,将生死置之度外,把责任扛在肩上,用大爱与忠诚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1
周密部署,多措并举抗大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定点医院的市第三人民医院迅速发布动员令,组织医护人员投入战斗。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并迅速修改完善《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手册》,快速推进筹备医院隔离病房、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等重点工作。汇集全院资源,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措施,统一指挥、统一协调。每两天召开一次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听取工作汇报、传达上级精神、细化疫情防控方案、科学调配人员物资等。
该院还发出了《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倡议书,号召医护人员加入防控新冠肺炎的战斗。医院领导班子积极组织专家团队参加培训,组织制定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应急预案、防控工作方案及工作运行流程等。从人员物资调配到相关科室协调,从北院、南院发热门诊收治流程到隔离病区布置,从疑似病人收治、院际转诊到联系组织省、市、院各级专家会诊等,逐条抓落实。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拉开帷幕。
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中毅自始至终奋战在最前线,除了全面调度、统筹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督促落实各项措施外,还要解决防护物资匮乏问题。亲临一线解决医务人员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的健康护航。在他看来,如何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使这支队伍安全、零感染地完成任务,压力很大。
刘中毅说:“在这支队伍里,大部分成员都是中青年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特别是在防护物资十分紧缺的情况下,要保证医务人员不被感染。因为只有保护好了医务人员才能更好地守护患者。”刘中毅想尽办法解决防护物资匮乏问题,坚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诊疗工作,从未掉以轻心。
1月22日,春节假期临近。各科主任按院领导的全面部署,在微信群里发布动员令,春节期间科室人员分批次进入隔离病房。“响应号召”“随时待命”“即刻回科”……各科室医务人员纷纷响应,正在轮休人员也主动放弃了休假和外出的计划,原地待命。医院将参战人员组成8个梯队,第一梯队下来,第二梯队接着上。
面对疫情,他们纷纷奔向一个共同的战场,心中的共同目标是全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坚决打赢这场战役。
1月23日,急性传染病科主任沈颖和宋赛丽带领抗疫先锋队第一梯队10名成员,义无反顾走进了隔离病房。
在隔离病房内,患者情况不一,有确诊的、有医学观察的、有疑似的……先锋队员们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边对患者逐个开展诊疗,一边定制个体方案。作为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彰显了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
2
主动请缨,携手共筑生命防线
生命重于泰山。作为我市新冠肺炎的定点收治医院,当疫情号角吹响的时候,市第三人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主动请缨,纷纷放弃休假以及新春佳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申请加入防控新冠肺炎的战斗。他们众志成城,套上白大褂、穿上隔离服,誓与疫魔较量。
急性感染科主治医师蒋宏涛写下了请战书。
护师李娟也递上了请战书。
感染科医生郑舒媚退掉了即将启程的火车票。
12病区护士李文芹说:“我没结婚,让我上!”
“护士就是战士,我愿到疫情防控一线去!”主管护师谢琼主动请缨,还剪掉了自己心爱的长发。
在抗疫过程中,虽然他们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但没有一个人选择退出。而在南、北两院,还有30名医务人员坚守在发热门诊阵地,有60名志愿者对来院车辆及人员进行严格管控。院感、行政后勤等职能部门和医技科室24小时不停歇,协助、提供各种保障。医院的每个部门、每一个人都扛起了自己的责任,携手共筑生命防线。
在隔离病房防疫诊疗的前沿阵地,这里的灯光和抗击疫情的战士一同彻夜不眠。
为了节约稀缺的防护物资,医务人员不吃、不喝、不上卫生间,有时刚刚脱下防护服,还来不及稍作休息,又因有新患者的到来或病情变化,重返战场。
在病区里,医护人员还与患者用微信、电话保持联系,安抚他们的情绪,做好心理疏导。
3月31日至4月14日,坚守在隔离区的谢琼圆满地完成任务。当患者弯下腰深深地敬礼的那一刻,她感动了,护目镜也模糊了。
睫毛上挂着水珠的郑舒媚,一眨眼便流到了眼睛里,然后顺着脸颊往下流。跟病人交流时,她感觉有点喘不上气来。住6床的患者搬出一条凳子,心疼地说:“好孩子,你辛苦了,坐下来休息休息。”她连忙摆摆手,双手合十感激地说:“谢谢您,我没事,还可以坚持。”
2月6日,是11病区护士李文进入隔离病房的第7天,也是个特别的日子,是孩子五岁生日,但是她不能回去为孩子庆祝生日。结束这一天的工作,在脱防护服的时候,她的额前、脸上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雾水,一滴一滴往下掉,浸到衣服里。脱下口罩和帽子时,她从镜子里发现,脸上已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了深深的勒痕。
1月25日,医院收治了首例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该患者来院时已发热9天,活动后气促明显,抽血检查显示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异常、CT显示肺部多叶受损,符合国家卫健委颁布的诊疗方案中的重症类型。医院打破传统治疗手段,科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经过医务人员日以继夜的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2月5日,该患者康复出院了。
这是市第三人民医院治愈出院的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也是衡阳市第4例。听到这个好消息,李文内心的激动不亚于患者本人。患者收拾东西的时候,郑重地拿出一封感谢信,满怀激动地说:“多亏了你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感谢你们的精心治疗。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跟你们在一起抗疫的日子。你们是最美的天使,辛苦了!”
没有一道伤痕不会痊愈,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目送出院者一步一步地离开,李文的心里涌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1月29日,一名63岁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轻中度女性患者突然病情加重,从间歇发低热到呼吸严重困难、胸闷,CT显示病灶增大。沈颖根据指南为患者进行了高浓度吸氧、无创通气、上激素、免疫球蛋白、补液等对症治疗,整个抢救过程从下午2点多持续到次日凌晨3点,患者终于病情好转。
“当患者抢救过来时,我觉得再累也值得了。”沈颖如是说。
3
“疫不退,我不退。”他们冲在最前面
“疫不退,我不退。”是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宣言。
作为医院救治工作组组长,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邓晓军从疫情一开始就做好了打硬仗的充分准备。除夕开始,他就把家安在了办公室。医院收治第一例确诊重症患者后,他连夜组织专家会诊。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和病人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看着他满满的日常记录,大家非常惊叹,而他却说:“这是传染病科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沈颖是救治先锋队第一梯队医生组领队。1月23日上午8时许,正在筹备隔离病区工作的沈颖接到电话通知,有来自武汉的发热病人将马上到院。他立即穿好防护服,进入发热门诊开始接诊,对10多名发热病人做了相应的处理。上午11时许,沈颖来不及回家告别家人,带上简单的生活用品,带领第一梯队医护人员一头扎进隔离病房。
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沈颖一边对患者逐个开展诊疗,一边组织定制个体方案。待一切工作忙完后,时钟己指向晚上10点,还没来得及吃一口饭,送来的盒饭早已凉了。
疫情期间,沈颖参与了每一个隔离病人的接诊、体查、会诊、查房、医嘱、治疗、心理疏导、生活安排等。在进入隔离区工作的第七天,可以与第二梯队交接换防了,由于疫情的严峻形势和一线医护人员人手不够,他主动请缨留下,继续坚守。
对于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蒋政来说,今年春节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忙碌。他连轴工作了一个多月,每天工作至凌晨,并且保持24小时随时待命。自1月23日收治第一例疑似患者起,蒋政就放弃了回老家陪父母过年,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连续15天没回家。他说:“作为一名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我们要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开展科学防控,为群众筑起一道健康屏障。”
1月23日,急性感染科主治医师蒋宏涛作为第一批先锋队员进入隔离病房。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他毅然决定延长在隔离病房的工作周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始终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站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将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放在心头,用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医者誓言。
4
冲锋陷阵,她们顶起半边天
市第三人民医院里有一支抗疫先锋队,她们挺立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沿。
先锋队队长宋赛丽从抗疫那刻起,就开始筹备隔离病房、隔离分区、全员防护培训、制定隔离区工作流程及各班工作细则等。除夕夜,她带领着团队穿梭在隔离区病房里,给当天收治的4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和1例医学观察患者做入院处置、病情告知、隔离防护、标本采样、治疗护理等,一直忙到凌晨三点,脱下隔离服的她来不及休息,又赶紧进行疫情上报。
急性感染科护士谭玲玲,也是先锋队第一梯队队员。本已回老家的她,在接到医院疫情防控通知后,连夜回到衡阳,加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为了节约防护用品,她在上班前不肯多喝一口水,遇到新病人或需要特殊治疗时,她还经常主动延长上班时间,协助同事完成相关工作。
除夕夜,正在隔离区值班的刘晓红接到女儿的电话:“妈妈,我想你!爸爸说你在照顾病人,你要保护好自己,我和爸爸等你回家。”隔离病房里的呼叫铃响起来了,她赶紧挂断电话,做好防护措施,再次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在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抗疫一线,有一个刚进入医院工作不久的“95后”白衣天使,她叫陈艺丹,在疫情面前,23岁的她第一时间申请加入院内救治先锋队,投入到与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每天全副武装,口罩、鞋套、帽子、连体防护服、双层手套、防护面罩……一整套穿戴下来要十几分钟。戴上护目镜后,不到半小时就看不清楚了,喘气也有些困难。贴身的衣服是每天湿了干、干了湿。因长时间戴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耳朵、鼻子一碰就疼,脸上勒出了深深的伤痕,但她没叫一声苦。
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像这样的年轻护士还有很多,她们在抗疫一线冲锋陷阵,无怨无悔。在新冠病毒肆虐的日子里,给患者送去光明和希望。
在今年“5·12”护士节,市第三人民医院有25名医务人员获得了“衡阳市特殊贡献护理工作者”称号。他们是谭玲玲、陈倩、张春英、吴婷、黎司司、陈雨梅、谢梅玲、陆思诗、邹媚、陈文莉、李春燕、沈芬芳、肖斯映、陆曙萍、邓小华、吴珠辉、谢林波、韦莉、张舒淋、吴文娟、封金妮、王超阳、蒋正、谢琼、李娟。黄英、刘晓红被评为衡阳市优秀护理工作者。
2020年的春天已经走远,但他们抗疫的故事仍在流传。
“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记“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向雪晴
■陈书云
日前,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医师向雪晴获得了“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谈及获奖的感受,她说:“我做的并不多,我的同事们都比我做得好。”
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病毒来势汹汹。向雪晴主动请缨,积极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她时刻牢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宗旨,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经过医院培训后,她走进了隔离区。
向雪晴进入隔离区的第一个晚上,一位来自武汉疫区的病人被收治。当时病人咳嗽、咳痰、发热、气促、乏力等症状明显,并且病人高度紧张,可谓寝食难安。和病人沟通以后,向雪晴得知,病人的这种情况已经连续好几天了。精神萎靡不振,血氧饱和度93%,呼吸明显增快(25次/分),情况不容乐观,有向重型新冠肺炎发展的可能。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眼罩被雾珠遮盖了,向雪晴视物不清。此时的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要紧!她顾不得个人安危,走到病人身边说:“你已进入病区了,不用紧张。这里有一流的团队,会给您最好的治疗。”然后下医嘱,上心电监护、吸氧、抗病毒、输丙球、小剂量激素等,各种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大约1小时后,病人症状逐渐减轻了。看见病人安然入睡,向雪晴悬着的心放下了。这时她才发现,自己全身已经湿透。
就当大家沉浸在病人成功抢救的喜悦中,一阵急促的电话打了过来:“你好!这里是县医院,有一个理发师,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目前正在县医院隔离治疗。他目前有咳嗽、咳痰、乏力、发热、稍感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精神状态逐渐变差,肺部病变迅速,在本地经二次咽拭子检查阴性。经过抗炎、抗病毒、激素、吸氧等综合治疗后,病情无好转,请求转入贵院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不容迟疑,向雪晴与院内专家立刻组织会诊。考虑该患者疑似新冠,要求立即转入市第三人民医院观察治疗。
患者进入市第三人民医院后,经一次、二次、三次咽拭子检查,全部阴性,但是病情改变指向新冠肺炎。向雪晴与同事们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反复检查,最终结果呈现阳性。向雪晴说:“经过系统治疗,该患者的病情逐步好转,趋向稳定。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不久之后患者康复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