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八项规定8周年之际~~~
~~~我国成功发射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
建设力度不减~~~
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开幕 揭晓2020年度中国“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
~~~
~~~
~~~
~~~
~~~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箭双星“极目”升空
我国成功发射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

  12月10日4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GECAM)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记者获悉,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由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二期)部署。GECAM由两颗完全相同的微小卫星组成,就如孪生兄妹一样,科学家团队给这两颗小卫星起了可爱的昵称,叫小极和小目。它们分布于地球两侧形成两“极”之势,犹如二“目”,将对黑洞、中子星等极端天体的剧烈爆发现象进行观测,“极目”也是GECAM英文的谐音。GECAM卫星轨道高度600公里,倾角29°。两颗卫星运行于相同轨道面内,且轨道相位相差180°。每颗GECAM卫星可监测除了地球遮挡之外的全部天区,两颗卫星联合可形成对全天完整监测。所以对于转瞬即逝的引力波高能电磁对应体,GECAM卫星也能捕捉到,而且能利用新型实时下传系统,引导各类观测设备开展后随观测。

  GECAM卫星在监测天区范围、能区覆盖、探测灵敏度和定位精度等指标方面相对于国际上其他卫星具有显著的综合优势,预期将发现最大样本的引力波伽马暴和新型引力波电磁对应体,探索河外快速射电暴的产生原因,发现一批特殊伽马暴,监测一批磁星的完整爆发过程,推动破解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双致密星并合之谜。

  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工程任务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组织实施,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工程大总体和地面支撑系统的研制建设,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负责卫星系统研制,高能物理研究所为任务科学目标提出单位,并负责卫星有效载荷、科学应用系统研制建设,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负责科学数据的地面接收。用于此次发射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生产。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5次飞行。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看作风建设的“变”与“不变”
一箭双星“极目”升空
明年5G网络要“下乡”
向前冲!中国青年科研人
交房公告
分立公告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衡阳监管分局公告
下列证件 声明作废
计划检修停电预告
清算公告
衡阳日报版面七A07一箭双星“极目”升空 2020-12-11 2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