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作为衡阳国家高新区精心打造的“十大中心”中首个对外开放的物理空间,由衡阳高新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管理的创新中心初露头角即人气旺旺、活力十足——~~~
~~~船山大桥西侧引桥下公交枢纽站场旁加紧新建雨水沟,本月底前完工
~~~——蒸湘区推进农村改厕工作侧记
~~~我市举办2020年冬季园林养护知识专题培训会
~~~
2020年11月09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寸之间惠民生
——蒸湘区推进农村改厕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刘思远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半边,臭气熏天粪满圈……”这几句流传在蒸湘区农村调侃旱厕的顺口溜即将成为历史。

  去年以来,蒸湘区把农村改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齐抓共管的原则,充分激发村民自觉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生活品质,在全区掀起了农村改厕工作的热潮。

  从“脏乱差”到“净亮美”

  小厕所关系大民生,小空间展示大文明。蒸湘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多次调研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时强调,要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工作,确保群众用得到、用得好。

  2019年起,蒸湘区将农村改厕列入“民生工程”,与经济发展目标同部署、同考核,两年来,该区先后拿出近千万元“真金白银”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农村厕所怎么改?改成什么样?在改造过程中,该区创新推出了“首厕过关制”,走出了一条推动人居环境发展的新路径。

  首厕过关制是指,各乡镇改造或新建的第一个厕所,从选址到挖坑,从化粪池安装到调试,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所有厕所改造的流程和质量标准,均比照已通过验收达标的首个厕所进行。

  雨母山镇雨母村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区“首厕过关制”的整村推进示范点,该村在白芝塘组建立了3个“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模式的小微水体示范基地,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三格化粪处理后引入复合人工湿地,采取生物和植物吸收的手段治理污水。

  “山清水秀,环境好了,夏天蚊子都少了,感觉生活都提高了一个档次。”村民陈勇告诉记者,通过示范带动,全村改厕率达到90%以上,许多村民选择将新厕所建在家门口的菜地旁,既健康卫生,还能实现循环利用。 

  去年以来,该区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5150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1.3%。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最初,无害化卫生厕所并不被大多数村民所接受,这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卫生陋习使然。蒸湘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该局和镇、村干部走村串户调查摸底,反复向群众宣讲政策,帮群众分析旱厕污染危害和冬季如厕、洗浴的困难,教农民算好健康账、经济账。

  该区还印发《改厕明白卡》10000份,逐户发放;印发改厕宣传海报1500份,逐村逐组张贴。群众不仅充分了解了国家改厕政策、知晓了改厕技术要求,还拥有投诉举报渠道,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

  “如今用上水冲厕所,如厕既方便又干净!”通过改造前后的对比,村民不仅切身感受到厕所改造带来的好处,也提高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终于从“袖手看”到“动手干”,比着看谁家的厕所建得更标准、更漂亮。

  采访中,很多村民深有感触地说,改厕之前,总觉得自己没那么讲究,也没法讲究,现在看着家家户户厕所都那么干净,院子里其他地方的卫生自然就好搞了。

  在雨母山镇群益村书房岭组的村民联建点,村民陆科全逢人便夸好政策为这里的48户村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原来的化粪池因容量小、密闭性差,化粪池经常淤堵,现在政府为我们进行了提质升级后,联建楼干净、爽利了许多!” 陆科全激动地说。

  厕所一改,村民又觉得周边环境不太协调了。村、组又与村民投资,硬化了水塘护坡,修建了新草坪,并在四周种植了桂花、樟树、红叶石楠等绿植,整个联建点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创新中心:高新区一颗耀眼“明珠”
破路挖沟 “浸水”难题迎刃而解
方寸之间惠民生
园林苗木 如何安全越冬?
岳屏正是秋光好 枫叶如丹照嫩寒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方寸之间惠民生 2020-11-09 2 2020年11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