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支援志愿军打击美帝国主义,衡阳地市委多次部署,从1950年11月起开展捐献飞机大炮的献金活动,号召人民尽一切力量捐献飞机大炮款。
衡阳市工商联召开会议,通过拥护抗美援朝的决议和爱国公约,开展慰问和捐献飞机大炮款的活动,共捐献20.18万元。1951年2月,衡阳市总工会第一次执委扩大会议召开,决定全面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要求全市工人阶级迅速掀起爱国主义生产新高潮,支援抗美援朝运动。市妇联发动广大妇女群众参加增产节约和抗美援朝运动。
6月5日,市工商联召开会议,通过长期爱国捐献运动的决议,并保证每月捐献1200元。当天,电讯局、邮局、国药业店、衡阳运输分公司等单位的班组展开捐献挑战,共捐献300元。6月6日,《衡阳新闻》发表题为“行动起来,开展捐献运动”的社论。衡阳地市委机关干部响应抗美援朝总会号召,捐献武器支援志愿军。
工人、农民、教师等各行各业纷纷加入捐献的行列,没有钱就捐大米。全境工人加班加点,多出产品,献金支前,提出“工厂是战场,机器是武器”,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纪录不断刷新;农民提出“多打粮食,多增加一份抗美援朝力量”“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妇女们忙着做慰问鞋、慰问袋送给前方志愿军战士。
8月初,志愿军归国代表、战斗英雄柴川若到衡阳作报告,衡阳市城区3万多人冒雨集聚人民广场听报告,进一步激发抗美援朝热情。373个单位共11万多人订立抗美援朝爱国公约,近8万人捐献50多万元。至年底,全市城乡人民捐献148.78万元购置“衡阳号”飞机9架,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为解除前方战士的后顾之忧,全市召开烈军属座谈会,向烈军属拜年,送慰同信、光荣匾和过年物资,从精神和物质上进行慰问;组织民政、劳动部门成立市优抚工作委员会,举办军烈属福利工厂,安置军烈属就业;对无劳动力或缺乏劳动力的烈军属采取“包耕制”“派差制”,解决其生产生活困难。衡阳县代耕5892户、代耕土地1319万公顷,代耕工日10.85万个。通过这些活动,鼓舞了烈军属的生产积极性,也鼓舞了前方战士的士气,加强部队的战斗力。
在抗美援朝期间,境内共捐献210.73万元,其中衡阳县45.30万元,衡山县20.00万元,耒阳县23.56万元,常宁县15.62万元,祁阳县(含祁东县)56.00万元,衡阳市50.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