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悉心育人谱写传奇续辉煌 激情追梦北京励志再出发
踏上励志之旅
在毛泽东同志故居前合影
天安门看升旗仪式
在八达岭长城合影
在北京大学校门前合影
参观卢沟桥
参观天坛公园
游故宫
在鸟巢前上励志课
铭记历史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
参观爱晚亭

  ■文/图  金  灿

  核心导读

  在耒阳市正源学校,“进校即思进取,怕苦莫来正源”的校训烙印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积极上进、勤奋刻苦成为该校每一个学生的必有素质。

  今年高考,该校学生钟芳蓉以676分、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实现自己的考古梦想。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数十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多次登上“热搜榜”。这位来自耒阳农村的留守孩子,正是通过自己的积极上进、勤奋刻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每年国庆长假,该校都要组织学生远赴北京研学励志。让孩子们通过参观首都北京,看看伟大祖国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游览名胜古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实地参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勿忘国耻,勤学报国;参观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感受名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并向学长学姐取经,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北京励志行已成为该校的特色校园文化。从2008年启动至今,该校的北京励志行活动从没间断过,已有2000多名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并辐射、影响了全校学生。

  北京励志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磨练了他们的意志,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其育人效果远远超过课堂!

  开展北京励志行以来,学校的校风、班风和学风越来越好。教育教学质量年年攀升,谱写了全市民办学校办学传奇。作为一所创办仅10多年的民办学校,近9年高考考出1个全省第一名,3个衡阳市第一名、11个耒阳市第一名、13个清华北大生。而且,这些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并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些学子在高一都参加了当年的北京励志行,今年进入北京大学的钟芳蓉、匡雪梅同学和进入清华大学的姚剑同学都在其中。凡是参加了北京励志行的学生,几乎都考上了一本!而这些学生的榜样力量和引领作用非常大,带动了更多的同学刻苦努力,积极上进。该校近三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分别为906人、1105人、1474人,今年一本上线就达986人,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该校非常重视前途理想教育和人生规划教育,让孩子们将来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9月29日至10月6日,今年的北京励志行如期举行。全校142名高一学生参加。长假期间,笔者跟随正源学校的师生,全程“记录”了这次励志行活动。

  启航:

  上好励志第一课  引导学生立壮志

  9月29日清晨7时许,身穿“正源学校北京励志行”统一服装的师生聚集在正源学校前坪。142名参加励志行的学生全部列队,整装待发。

  大清早,参加北京励志行的学生便陆续来到操场上集合。同学们都是自己行动,没有家长送行。

  出发前,校长罗湘云语重心长地给同学们上了励志第一课。罗湘云向同学们介绍了国际国内形势,告诫同学们要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同时,他还介绍了钟芳蓉、姚剑等同学的励志故事,叮嘱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多思考,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事业就一定会成功!

  励志行的第一站就是到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韶山。罗湘云说:“我们要学习伟人毛泽东,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

  最后,同学们借用伟人毛泽东的诗词铿锵宣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随后豪情满怀地踏上了励志之旅。

  韶山:

  师生齐聚韶山冲   学习伟人毛泽东

  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在中午12时左右抵达韶山——此次励志行的第一站。

  天空下着绵绵细雨,在韶山全域旅游咨询集散中心,师生们在车里津津有味地吃着从学校带来的盒饭,秩序井然。师生们吃完饭,将饭盒、筷子等垃圾放进纸箱中搬到车上全部带走,现场保持得干干净净。

  中餐后,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大家徐徐穿过故居,在故居池塘前合影留念,并齐声诵读伟人名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向伟人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

  之后,师生们来到红太阳广场,在毛主席铜像前恭敬地三鞠躬,表达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和无比崇敬之情。

  214班曾维俊、谷梓凡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毛主席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永远缅怀他。我们一定要向毛主席学习,树雄心,立壮志,将来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

  下午3点左右,励志队结束了韶山之行。下午5点43分,师生们在长沙火车站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天安门:

  看升旗心潮澎湃   祝祖国繁荣昌盛

  10月1日清晨4时,为了看升旗仪式,励志行团队的师生们起了个大早。天空下着小雨,师生们冒雨前往天安门广场。

  清晨5时,师生们来到长安大街。国庆佳节,大街两边华灯璀璨,人流如织,同学们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由于天安门前长安街段升旗时段交通管制,游客只能在大街两边观看升旗仪式,无法近距离拍摄升旗场面。6时,国旗队的战士迈着整齐的脚步走出城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高高升起,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师生们一个个在拥挤的人群中举起手机抓拍这个难忘的瞬间。

  升旗仪式结束了,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广场。

  晚上,励志行团队的师生们再次来到天安门广场欣赏美丽的夜景。到了天安门广场,同学们被天安门广场美丽的夜景吸引住了。广场上华灯高照,人山人海,红旗招展,花团锦簇。大家在心里真诚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长城:

  万里长城永不倒  惟楚有材看正源

  不到长城非好汉。10月2日清晨,秋高气爽,阳光灿烂。励志团队走出宾馆,向八达岭长城出发。

  励志团队8时便到达去八达岭长城的专线列车车站。受疫情影响,今年无法集体购票,师生们只能用手机一个一个地刷购,最后一批学生直到上午10:42才搭上车。大家陆续来到八达岭长城脚下,一下子被雄伟壮观的长城吸引住了。学校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克服困难,登上八达岭长城的最高处。由于同学们是分批到达的,加上游客特别多,大家陆续登上长城。同学们在微信群里发信息联系、鼓劲,前呼后应,互相加油……一个个都登上了长城最高处。环顾四周,心旷神怡,雄伟壮丽的长城似一条冲天腾飞的巨龙,蜿蜒起伏于崇山峻岭之中,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下午2时,大家回到了长城脚下坪地合影留念。“群山之巅,万里长城永不倒,苍茫大地,惟楚有材看正源。”大家宏亮的口号声响彻云霄,引来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点赞。

  下午3点,大家乘车离开八达岭,完成了长城之行。

  北大清华等高校:

  校外看北大清华  传经送宝促提高

  学长们在北大、清华等校园里传经送宝是每年正源学校北京励志行的“重头戏”。

  受疫情影响,今年各高校疫情防控非常严格,除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及因工作需要须进入校园的人员以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10月3日上午8点多,励志团队来到北京大学东门,由于人员进出须刷脸确认才可通行,师生们只好在校门口看看这所学子们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当保安得知这批学生是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学弟学妹时,允许师生们在校门口拍集体照。同学们围绕着校园观赏,一路来到西门,拍照留念,然后向清华大学出发。

  来到清华大学大门口,游人如织。校园依然无法进入,同学们依着街边护栏拍下了一张不寻常的集体照。

  由于无法进入校园,励志团队只得另找场所请前来看望老师和学弟学妹的学长们给大家传经送宝。随后,励志团队来到圆明园一处林萌下,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10位学长现场给学弟学妹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大学生活。

  10月4日,同学们还分别走访了其他高校,但都没有进入校园。

  卢沟桥:

  义愤填膺斥日寇  铭记历史爱祖国

  10月4日上午8时许,励志团队来到了卢沟桥。

  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同学们登上卢沟桥,两边栏杆的石狮似乎在向师生们诉说那段惨痛的历史,凸凹不平的石板见证了当年日冦铁蹄的肆意践踏……同学们伫立挢上,心情十分沉重。

  参观完卢沟桥,大家聚集在桥头。罗湘云给大家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他痛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告诚同学们一定要牢记这段惨痛的历史,要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好好学习,奋发努力,为国家、社会多作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最有意义。

  随后,219班罗可涵等同学介绍了卢沟桥的有关历史,痛斥了日寇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大家纷纷表示,一定勤奋学习,向祖国、向社会、向人民交上满意的人生答卷!

  天坛公园:

  且游且叹天坛美   细品盛赞工艺精

  9月30日上午8点多,励志师生到达北京西站。

  大家在火车站前坪集合。罗湘云和带队老师给同学上了进京“第一课”。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罗湘云和老师们叮嘱大家一定要严格执行北京有关部门的要求。同时,要学会坐地铁,学会买票、乘车、看站点和地铁行径方向,要准时赶到宾馆集中。12点前,同学们都如约赶到了宾馆。这一课很好地考验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应对新环境的能力。

  下午2点,师生们戴好口罩,井然有序进入天坛公园。天坛公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坛是北京“天地日月”诸坛之首,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从总体到局部,均是古建佳作,是工艺精品,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大家依次参观了祈年殿、游览圆丘坛、驻足天心石、畅行丹陛桥……天坛之美让同学们惊叹不已,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更令同学们钦佩、点赞。

  期间,罗湘云的学生、1989年高考全省文科第一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周慧民律师特地赶过来看望恩师。周慧民给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人生阅历,告诫同学们要学会学习,学会自律,并为大家加油鼓劲!

  故宫:

  赞故宫巧夺天工   品殿内历史故事

  看完升旗仪式后,师生们共进早餐,随后向故宫进发。

  10月1日上午8点,大家相继来到故宫。励志团队预订了门票,进故宫前要进行预检。师生们按安全间隔标志有序排队进行预检,通过后按安全间隔标志有序列队验票进入故宫。

  走进故宫,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气势恢弘、美伦美奂的建筑,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同学们来到太和殿前,合影留念。励志学生李丹向大家介绍了故宫的历史以及它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它还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学们对故宫赞不绝口。

  随后,同学们开始了自由游园活动。大家在各宫殿前看雕梁画栋,在各馆室里品历史故事,在御花园里赏奇花异木……

  中午12点,大家恋恋不舍地走出故宫。下午,同学们游览了王府井。

  奥林匹克公园:

  发扬奥林匹克精神   提升素质成人成才

  10月2日傍晚6点多钟,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耒阳市正源学校励志团队来到奥林匹克公园观赏夜景。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场馆还在,但同学们最想观赏的还是闻名世界的鸟巢和水立方。

  美轮美奂的奥运建筑、绚丽多彩的灯光秀,夜幕下的奥林匹克公园让这群孩子尽情地释放着青春活力。同学们在鸟巢前争相拍照、合影留念。尽管几个展馆挡住了水立方一大半,但同学们对水立方热情不减,纷纷走近水立方一睹芳容,拍照留念。自由活动结束以后,师生们聚在鸟巢前拍集体照,并齐声高呼:“更快、更高、更强”,高亢的声音响彻云霄,成为奥林匹克公园一道特殊的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和镜头。

  随后,大家在鸟巢和水立方之间席地而坐,学生导游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了鸟巢和水立方。罗湘云用该校学长刘凡犁和学姐钟芳蓉等同学的励志故事激励大家提升素质,成人成才,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圆明园:

  勿忘国耻担使命   勤学报国兴中华

  10月3日上午11时,师生们参观了圆明园遗址。

  大家在历史课上了解了圆明园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圆明园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是我国皇家园林艺术的瑰宝。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闯入西北郊的圆明园。他们抢去了园中的金银财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籍。为了掩盖罪行,他们放火烧毁了圆明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残忍行径不仅损毁了中国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也是世界文化与艺术的损失。

  圆明园的游人特别多。看到保存好的、供游人参观的断壁残垣,同学们一路上表情凝重。

  最后,大家汇聚在大水法遗址前,罗湘云给大家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罗湘云谆谆告诫孩子们,要有家国情怀,要讲民族大义,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勤奋学习,为祖国富强添砖加瓦。上完课后,同学们齐声高呼:“不忘国耻,勤学报国,爱我正源,兴我中华。”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抗战精神永不灭  珍爱和平创未来

  10月4日上午11时许,师生们离开卢沟桥,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有大量的珍贵史料,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记录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艰辛历程。

  同学们走进纪念馆,一边参观,一边用手机拍照。看到南京大屠杀、细菌化学武器、慰安妇等史料和文物,大家心情非常沉重。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与世界人民一道,奋起抗敌,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走出纪念馆,大家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同学们聚集在纪念馆前,声讨日寇罪行,纷纷表示决不能让悲剧重演。大家发誓要发奋努力,报效祖国,珍爱和平。

  罗湘云和带队老师在现场给学生上了生动的爱国主义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罗存康听了师生们的发言,深受感动,对该校这样注重实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加点赞。他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纪念馆的建设情况。他认为,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同学们参观的目的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我们每个人应有的贡献。

  罗湘云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一定要铭记历史,热爱祖国,热爱世界和平。他还给同学们讲述了抗战中白求恩、苏联红军、飞虎队等感人故事,同学们不仅仅要有爱国主义精神,还要有国际主义精神。我们共处地球村,每一个人都应该去维护正义,维护世界和平,让全人类、让地球这个大家庭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随后,大家齐声高唱《松花江上》,高亢的歌声在上空久久回荡……

  中国科学技术馆:

  厉害了伟大祖国  奔跑吧正源学子

  10月5日上午9时,师生们来到这次励志行在北京的最后一站——中国科学技术馆,了解祖国科技成就,感受科技的神奇和魅力。

  走进科技馆,同学们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参观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了解科技发展,探索宇宙奥秘,感受祖国的“飞天之梦”……大家完全沉浸在科技的海洋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祖国强盛靠科技,同学们深深明白了这个道理。看到祖国一项项震惊世界的科技成果,同学们不禁由衷地发出赞叹,倍感自豪:厉害了!我的国!

  中午12时,同学们走出科技馆,意犹未尽,兴奋不已。大家纷纷表示,一定勤奋学习,奋发向上,将来为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奔跑吧!正源学子!爱科学,学科学,用你们的智慧和汗水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岳麓山及湖南高校:

  爱晚亭前抒豪情  励志之旅树雄心

  10月6日上午8时许,励志团队师生们乘坐列车回到长沙。天气骤冷,大家热情不减,登上大巴车前往湖南师范大学。

  大家沿街参观了湖南师范大学校园,然后来到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并在广场上合影留念。接着大家登上岳麓山,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大门停留片刻后,便直奔爱晚亭。 

  同学们聚集在爱晚亭前,大声齐诵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领略青年毛泽东和革命青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风采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激发了同学们对革命先辈们的敬仰之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正在长沙就读大学的正源校友国防科技大学罗建平,中南大学刘峰、罗燕、陆乐,湖南大学的李佐星、李花洋,湖南师大的黄舒琪、黄凯,长沙理工大学的李苗苗,湖南警察学院的伍泽福等同学齐聚爱晚亭前,与学弟学妹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各自在大学里的生活、学习体会。

  下山后,大家看到中南大学新校区,对美丽的校园大加点赞。下午3时,同学们登车返校,完成了此次励志之旅。

  北京励志行,学生学到了什么?

  ——罗湘云校长访谈录

  每年国庆长假,耒阳市正源学校都要组织学生远赴北京研学励志。这项活动已经坚持了十二年,现已成为该校的特色校园文化。那么,学生在北京励志行中到底学到了什么呢?笔者特地采访了校长罗湘云。他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走出去,特别是去首都北京,能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感受祖国巨变,增强民族自豪感

  让孩子走出去,让孩子们通过参观首都北京,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看看宏伟的现代化建筑,看看繁华的街道……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伟大祖国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伟人毛泽东,树立远大理想

  参观韶山、爱晚亭等,引导大家向伟人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树雄心,立壮志,将来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

  3  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传统文化

  参观故宫、长城,了解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古建筑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  感受祖国强盛,热爱伟大祖国

  参观天安门、奥林匹克公园等,感受伟大祖国的强盛,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际舞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5  铭记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参观圆明园、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告诫孩子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勤学报国,珍爱和平。

  6  向学长学姐取经,立志成才

  孩子们参观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感受名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并向学长学姐取经,学习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孩子们积极上进,明确奋斗目标,立志成才。

  7  学会吃苦耐劳,磨砺意志

  励志行中,孩子们每天都要走二三十里,登长城要攀到顶端,有时候清晨4点多钟就起床赶地铁……让孩子们学会吃苦耐劳,也磨砺了他们的意志。

  8  学会团队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孩子们绝大部分来自农村,都是第一次到北京,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大家紧密配合,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学会了团队协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9  培养处事能力,学会社会交往

  孩子们来到北京以后之所以“放养”,就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处事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当然教师实际还是在暗中把控的。他们有事可以找警察,他们参观校园时可以找保安沟通,这样能让他们以后更好地融入、适应社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悉心育人谱写传奇续辉煌 激情追梦北京励志再出发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悉心育人谱写传奇续辉煌 激情追梦北京励志再出发 2020-10-15 2 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