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衡阳市森林防火条例》执法检查。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6个明察组下去全面检查的同时,6个暗访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12个县(市)区部分集贸市场、餐馆饭店、养殖场地、快递公司、动物栖息地随机抽查。暗访结果显示,吃野味的很少了,但有反弹风险。
笔者所在的暗访组负责暗访耒阳市和南岳区。两天时间里,我们走村入户,穿街走巷,眼看嘴问,倾听法律在基层落地的声音。
农贸市场未见售卖野生动物
3月24日,我们去耒阳暗访,首站是淝田乡。
早上八点到达后,我们把车子停在隐蔽处,找到一个早餐店,笔者问店老板:“我们中午想在你的饭店请人吃饭,你这里有野味吗?”笔者一边说一边打开老板的冰柜看。
“没有,没有。”老板回答:“我店子不卖这些东西。”
然后,我们三个人来到淝田街上农贸市场,开始分头行动。
“这个菜什么价格?”每到一个商贩前,笔者都先问菜价,让他们感觉是来买菜的,等其消除心里戒备后,再压低声音,切入正题。“你这里有野味买吗?”
“没有!”“这个时候谁敢卖野味呀。”得到的几乎都是同样的回答。
“卖野生动物要坐牢的。”一个上了年纪、正在卖鸡的中年妇女操着浓浓的耒阳口音说。
我们三人把市场走遍了,没有发现售卖野生动物现象。
野生动物养殖户亟待转型
3月24日下午,我们来到耒阳市郊外一个养蛇基地调研。
山坡上,一栋旧民房被一个男青年租来养蛇。
“疫情发生后,林业局通知我把蛇封存起来,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卖,也没有人来买了。以前,春节前后都是高峰期,吃蛇的、买蛇的很多,生意蛮好。”主人告诉我们。
据了解,2015年,这个青年开始学习养蛇。经过几年打拼,现在年产蛇1000多条,年收入10多万元。“比起打工强多了。”他说。
天有不测风云。新冠肺炎疫情给了他一个无情的打击。
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作出《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养蛇、吃蛇都在禁止之列。
“继续养蛇,违反法律;停止养吧,收入没有,还要承担损失,不知道该怎么办,仿佛一下子失业了。”说着说着,他声音哽咽,眼睛一下湿润起来。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野生动物保护法也会进行修改,保护野生动物只会越来越严格,不要抱有侥幸心里,不要等待观望,赶紧转型吧。”笔者安慰他:“许多野生动物养殖户与你一样,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我们会积极向政府反映,呼吁给予扶持。”
卖青蛙的店子被依法查处
“南岳区林业局、森林公安、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综合执法大队联合行动,没收了那个店子的青蛙,对店主进行了警告和教育。还举一反三,对整个集贸市场进行了检查,从严监管,确保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3月30日上午,市森林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的负责人给笔者发来微信,告知处理结果。
五天前的3月25日,我们到南岳区一个集贸市场暗访,看到一个海鲜超市还在卖养殖的青蛙。
以前,青蛙是可以养殖、交易和食用的。“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现在养殖的青蛙不能卖了。”同行的市森林公安分局的执法人员对店子负责人说。
“好的,好的。”店老板立即把青蛙收起来,表示不会再卖了。
3月28日,笔者装成顾客再次来到这家店子。一进门就看见一个白色塑料盒子里放着一些养殖的青蛙。
“还有青蛙吗?”店员以为笔者买得多,急忙说:“还有,还有,你要多少?”
笔者以青蛙质量不好为由而作罢,并立即给市森林公安分局的负责人发去微信,反映了此事,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责成南岳区有关部门进行了查处。
通过暗访,笔者希望目前这种“但闻田间蛙鸣声、不见餐桌青蛙肉”的良好格局,在衡州大地成为一种常态。希望善待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成为衡阳人民的思想共识和行为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