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记者走进衡东兆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旺扶黑木耳帮扶产业基地,只见一畦畦白色的黑木耳菌棒整齐排列,一直延伸到最远处。
看着长势喜人的木耳,公司总经理罗崇明却满脸愁容。原来,因受疫情影响,之前与基地签约的深圳国际物流园无法按约收购,本地的餐饮企业也还没有大面积恢复营业,导致采摘下来的木耳无法及时销售。
据了解,近年来,衡东兆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探索“造血式”扶贫新路,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进行扶贫帮扶,成为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除了高湖镇的新旺扶黑木耳帮扶产业基地,在衡东县三樟、石湾、新塘、洣水等10个乡镇还有17个黑木耳帮扶产业基地,带动全县1413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贫困户人均分红每年可达3500元。
“今年所有基地都迎来了木耳丰收,预计可达近60万斤干木耳!每年春季是木耳的盛产期,如果资金不能及时回流,不仅会妨碍基地的正常运转,更重要的是会影响贫困户的脱贫致富。”看着仓库里堆积的10万余斤干木耳,罗崇明说前阵子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疫情面前,党和政府就是企业和贫困户的强大‘靠山’”。当得知公司与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后,衡东县委书记吴伟生,衡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志毅主动当起了“推销员”和“联络员”。一方面,安排县商粮局迅速对接阿里巴巴、新胜优选及本土的一些电商平台助力企业“线上销售”;一方面,政府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在线下为各类因疫情影响而滞销的农产品打开销路。
“在衡东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销售情况已大有所好转,但因库存量及新产量较大,销售量还是不够。”罗崇明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能积极参与扶贫爱心订购,相关金融机构能提供融资帮扶,保障全县17个黑木耳帮扶产业基地正常运转,帮助公司与贫困户共渡难关。
“ 扶贫木耳”是否能成功“突围”,重焕“生机”? 本报将继续跟踪报道。
扶贫爱心热线:衡东兆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崇明(1897475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