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1月01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惠金融背后的“幸福故事”
  ■本报记者  张建新   通讯员   邓辉 

  扶贫贷款、小微金融、助学贷款、妇女贷款……普惠信贷产品日臻完善,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化解;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云闪付……金融支付工具纷纷上线,将人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便捷与美好。近年来,普惠金融在衡阳演绎着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幸福故事。

  10年前,风华正茂的耒阳女大学生贺淑青从企业下岗了,在妇女创业贷款的扶持下,她以林权证作抵押,从农村信用社贷款200万元注册成立励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占地面积6000多亩,集油茶林种植、加工、经营及配套服务为一体的林业综合开发基地,年收入100多万元,吸纳当地200名农村妇女就业。在实现自己创业梦的同时,她还支持社会慈善事业,创办敬老院,身体力行传递爱的力量。如今,已有40多个孤寡老人在敬老院过着幸福的生活。

  祁东县枣园村,地处高寒山区,曾是当地唯一省级贫困村。2011年春节,在深圳打工的农家青年李方卿回乡探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金融支持电商创业优惠政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却收获了“意外惊喜”。依托“电商+产业+微商+贫困户”金融模式,李方卿大力发展红薯、黄花菜、西兰花等农村支柱产业,推出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在淘宝网上大放异彩,助推枣园村成功实现整村脱贫。

  过去的十年,衡阳普惠金融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拐点,竞争与压力、困难与挑战前所未有,随着现代金融高速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促实体的民本思路始终不变。在解决普通老百姓就业难、上学难、住房难等系列现实问题中迈出实质性步伐,亮出金融为民这张名片的魅力。

  目前,衡阳普惠金融呈现出“民企小微金融由弱变强、金融科技创新由大到小、三农金融服务由虚变实、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由表及里”的四大特点,真正把一池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

  截至2019年末,衡阳各项贷款余额达2200亿元,总量在湖南省地市州名列前茅;小微、民企、涉农贷款逐步稳步增长,分别逾330亿元、250亿元、820亿元;小微贷款的利率定价保持在6%左右水平。

  10年来,衡阳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大关,在全省排名实力靠前,高质量发展趋势已经确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越33000、18000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衡阳力量”正在厚积薄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扎根桐梓30载 村民存钱只认他
衡阳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中国人民银行衡阳市中心支行 中国银保监会衡阳监管分局 衡阳日报社
普惠金融背后的“幸福故事”
一分钱购福袋啦!
衡州农商银行启动“开门红”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衡阳监管分局公告
兴业银行推出“兴财资”资产推介平台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衡阳监管分局公告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普惠金融背后的“幸福故事” 2020-01-01 2 2020年01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