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以后用电没问题,可以过个好年了。”近日,祁东县洪桥镇新丰村农网工程改造完成,村里用上了放心电,村民传递着喜悦。这也标志着国网祁东县供电公司2019年第3批农网改造工程顺利收官。
为确保项目取得实效,国网祁东县供电公司结合第2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党建为引领,将这一电网民生工程重点落在“为民服务解难题”上。
党旗飘,建设环境格外优
为优化全县网改施工环境,祁东县政府在人、财、物上给予了充分支持,通过财政专项拨款、乡镇绩效管理奖惩等手段提高各级人员思想站位,通过划片区管理、党员驻守现场等举措推进网改扎实落地。
“乡镇党员能够更好地在网改现场发挥‘协调人’的作用,我们还在工地现场设立了临时党支部,让流动党员有个‘家’。”当谈起在协调地方矛盾时,新丰村党支部书记感受颇深。
祁东县2019年第3批网改工程批复项目共70项,新建改造10kV线路57.482千米,新建改造配变201台,净增配变容量24.93兆伏安,新建改造低压线路521.848千米,投资6398万元。
网改期间,国网祁东县供电公司、各乡镇及施工人员组成的党员队伍与施工地村民开展协调达130余次,极大地优化了施工环境,网改项目建设推进有序有力。
电稳了,产业脱贫更有力
“农网改造之前,我们这里的农副产品加工很受环境的制约,基本上是看天吃饭。雨季一到,产品和原料就可能发霉变腐。”35岁的李方卿是枣园村著名的“红薯王”。农网改造在枣园村的“硬着陆”让他实现了带动家乡脱贫的梦想。
以前,枣园村是一个电路不通、公路不通、信号不通的“三不通”贫困村,进出方式只有一条陡峭山路。国网祁东县供电公司通过组织半人工的运输方式将电力变压器、线路、电杆等配电设备送进枣园村,推进实施农网改造项目,让电力在第一时间通畅到家,成为带动当地村户生活质量有提升、脱贫振兴有渠道的强力“催化剂”。
“电路通了以后,‘消费引流+生态闭环’的营业模式让整个村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如果将这里开发成更具规模的综合休闲度假中心,就能形成更多的产业链,消化更多的贫困人口。”李方卿说。
如今,枣园村的特色农产品日产量3000多斤,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190余户贫困家庭在李方卿的带领下,充分利用电力强化产能,实现了脱贫摘帽。全村农户平均年收入超7000元。
有家在,就业不必再远游
随着“各类特色农副产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逐渐壮大,越来越多企业纷纷落户祁东县归阳工业园,比起跨省外出,更多的务工人员选择返乡就业。
“国网祁东县供电公司全力服务工业园发展,还安排专人常驻归阳工业园办公,在配合县政府‘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方面做出了特色。”祁东县归阳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赵子明介绍,2018年,归阳工业园投资用户数同比增长11%,售电量同比增加30.77%,完成实物工程量近8亿元,实现税收1.86亿元。2020年该园区预计能够解决乡镇近1000名劳动力就业,人均年收入或将超过2万元。
目前,祁东县已完成电网投资超1.2亿元。“供电公司还会根据负荷下一步的增长情况,考虑再新投入一座变电站来整合园区工业扩建和园区内居民用电,让电力在支撑地方经济过程中更有声音,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更加有力。”国网祁东县供电公司负责人梁海宾颇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