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10点,秋日阳光暖暖地照在衡南县鸡笼镇赐山村综合服务中心,在二楼会议室里,一场村民议事会正在举行,村民议事委员会的委员们围绕“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与分配”议题各抒己见,最终委员们的意见被村“两委”采纳。
从“旁观者”变为村务管理“决策者”,实现当家做主,赐山村的喜人变化源于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行“一核五会”基层治理新模式,即以村党总支为核心,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治组织领导、村民议事委员会参与重大决策、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监督、红白喜事理事会宣传教化、乡贤会援助辐射等的积极作用,凝聚了乡村振兴的最大合力。
作为“一核五会”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核心,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班子,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改变赐山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现状,2012年,衡南县选派政治过硬、综合能力突出的龙海军回村担任村主任助理,2014年选为村党总支书记。今年10月,龙海军被鸡笼镇推选为全县乡镇班子成员比选对象。
与此同时,衡南县通过提高村干部基本待遇、落实养老保险财政补贴、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措施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这让赐山村干部将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他们带领村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村民议事委员会对全村基层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美化亮化等建言献策。2018年,村乡贤会先后捐资近80万元,支持村公益事业;党员谭俊善6年如一日志愿打捞河道垃圾,守护清花河水清鱼欢;80多岁的刘家春、伍志斌夫妇义务养护乡村道路,风雨无阻……赐山村通过“公转+自转”结合,“一核五会”的磁场效应不断凸显,切实改变以往“政府买单、群众不买账”的局面,实现了群众的事“自己说了算、自己组织干、自己监督看”的民主自治格局。
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阔整洁、清花河清澈见底……如今的赐山村已经摘掉党组织软弱涣散的落后帽子,一幅民富村美产业强的新农村美景图让游人惊叹不已。近年来,村委会整合村内闲置资源,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跃升至近15万元;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户”等形式,大力发展油茶、油菜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全村拓宽硬化通组公路8.5公里、田间干渠6公里、骨干塘塘坝11口,新植树木3000株,安装路灯60盏;开展环境卫生月月评、季季讲、年终奖,村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为进一步增进党员群众凝聚力,赐山村还创新实行“1+X”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村党总支通过党员大会推选33名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员,每名党员结对联系10名困难群众,负责上级政策宣讲、倡导文明新风、开展环境治理、调解矛盾纠纷、解决急难问题、收集意见建议等事项。
据了解,去年以来,赐山村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衡阳市党支部五化建设示范标杆支部、衡南县先进基层党组织、衡南县农村人居环境先进村。
赐山村是衡南县推行“一核五会”基层治理新模式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县以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型基层组织,建立“一核五会”新模式,以健全的组织体系,推动乡村治理取得实效。去年以来,为民办实事26651件,村民议事委员会完成民主议事1789件,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事务1704件;乡贤会设立以来,回引资金2994.38万元,兴办公益事业974件,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各地红白喜事理事会积极履职,简办红白喜事1864起,为群众节约支出7640万元,从简从俭新风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