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随2019全国党报媒体融合高峰论坛暨社长总编看昆明活动,到昆明采访。
相对于许多党报同仁是第一次到昆明,初识春城真面目而言,笔者则算故地重游。1990年由湖南入伍在云南服役,在昆明上军校,之后云南工作生活达25年。期间或公务,或接待,或旅行,经过、停留、中转昆明数十次,对于昆明民族风情的奇特异彩,大观长联的大气磅礴,西山美人的天成婀娜,城中翠湖的幽静厚重,海鸥与人的和谐共舞,滇越铁路的百年曲折,早就有深切领略,烙下印记。但2016年初告别云南,三年后重访昆明,用三天时间再看春城,油然而生一种“归来见君不识君”之感,眼前的大城昆明正上演一出新时代变形记,变得更美,变得更新,变得更现代。
呈贡 由“新区空城”到信息高地
8月28日中午,采访的大巴由海埂到呈贡,参观昆明规划馆,并非早晚高峰期,在路上还是稍许堵。呈贡也要快堵车了,这也是新体验。
2013年的时候,有国内外媒体关注中国房地产过热的现象,列出中国内地的“空城”,将其称为“鬼城”,昆明呈贡新区也在其中,呈贡新区路上少车、楼上少住,成为昆明人一时绕不开的尴尬话题。
然而,随着昆明实施南扩战略,昆明市委、市政府行政中心南迁呈贡。沪昆高铁通车入滇到昆明南站,8条国内铁路,5条国际铁路在此交汇,呈贡成为昆明极重要的交通枢纽。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十二所高校进驻呈贡新区大学城,20万师生在此生活。呈贡成为昆明政治、交通、人才聚焦之地,汇聚之所,区位突显,优势展现。
呈贡区肩负着建设现代化科教创新新城的重任,拥抱信息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的大势,于2012年创建规划32平方公里的呈贡信息产业园区。呈贡园区已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500余家,包括云上云·云南省信息化中心、“云上云”数字经济实验示范基地、昆明呈贡科技信息产业创新孵化中心、中国移动(云南)大数据中心等用地类项目以及微软、谷歌、华为、中星微电子等非用地类项目。园区还引入云上云大数据、中关村e谷孵化器等众创空间,孵化了三耳科技、治邦科技等500余家云南本土信息产业企业,全力扶持、培养云南本土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云上小镇”优必选生产的智能机器人,组团走上了春晚舞台,翩翩起舞,萌倒几多世人。2018年园区主营收入已达226亿元。
5年过去,“空城”之名早成为历史,呈贡正成为信息产业、创新创造、人才培养的新高地,信息产业园成为产业汇聚最集中、支持政策最倾斜、营商环境最优良的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信息服务中心。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活力四射,人气十足的全新呈贡。
斗南 由春城花街“世界花都”
8月29日晚,采访团站在昆明国际花卉交易大厅二楼。晚8点30分,随着拍卖大厅各大门准时向上拉启,早已聚集在外的花农、鲜花批发商、经销商以及慕名而来的游客蜂拥而入,一车车鲜花推入场,瞬间花市人声鼎沸。不到5分钟,1500平方的大厅就被鲜花与人潮占据。这也标志着当天中国昆明斗南·花花世界主馆正式苏醒,花市开市。
进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拍卖大厅,笔者感受到了科技与市场结合的魔力。在900个交易席位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花卉批发商们以平均0.001秒的手速,拍下自己看中的鲜花。每天数百万枝花卉在这里交易,看似微末的价格差异,都决定着全国乃至东南亚各地第二天花卉市场价格的走势。
斗南是一个滇池边不出名的村庄。1992年,斗南花卉市场由蔬菜批发市场转化为花卉交易市场,自发形成斗南花市一条街,人称为“昆明花街”。1998年,斗南鲜花销量做到了中国第一。36年间,斗南花市缔造了个属于昆明的鲜花王国奇迹。2018年,昆明斗南鲜切花交易额达78亿元,82亿枝鲜花经斗南花卉市场销往全国,全国每10枝鲜花里,有7枝来自斗南,全世界50多个国家能看见斗南鲜花的身影。斗南的鲜花交易量、交易额、现金流、交易人次已连续21年居全国第一,成为中国花卉市场的“市场风向标”和“价格晴雨表”。
今天的斗南,作为亚洲最大鲜切花交易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花都品牌越擦越亮。数十亿计的鲜花,带着昆明“世界春城花都”的名片,飞向全球,满足美的追求,扮靓人们的生活。
滇池 由污染之湖到养老福地
8月29日上午,采访团行走在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是晋宁建设“高原湖滨生态宜居新城”的“绿核”,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建设的核心,也是云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
在湿地公园,走在湖边白色沙滩上,隔着宽阔的滇池,远眺昆明西山睡美人的轮廓。几只白鹭在不远的水面起飞,引发一阵相机的快门声。采访团分乘坐数艘古滇国的仿古游船,在南滇池湖面上游览观光40分钟,大家深度体验昆明的母亲湖滇池的浩渺波光,近距离感受滇池污染治理的变化。据随船的湿地公园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滇池的水升到IV类水质,并稳定在IV水质上。消失多年的海菜花、金线 重现滇池,蓝藻水华减轻,湿地公园现有植物226种,鱼类21种,鸟类127种,两栖爬行类动物20种。
上世纪80年代,作为昆明名片的滇池水质急剧恶化,滇池水质退化到劣V类,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滇池污染成为昆明人心中永远的痛。1994年秋天,笔者曾参与滇池草海治理行动,跳到齐胸深发黑湖水中打捞清理巨量的水葫芦,回去后全身过敏,发红发痒了一周时间才好。
行船滇池,眼前这正在返清好转的湖水,滇池不再受水葫芦疯长、蓝藻暴发之害,我知道,这30年来300平方公里的滇池水,能回到且稳定IV类水质,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不易。
滇池清则昆明兴。随着大滇池生态治理成效初显,围绕滇池作文章也成为昆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选。2016年昆明市委、市政府着眼昆明独有的地理气候、生态优势、生物资源,提出“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结合大旅游,发展大健康”的思路,将昆明打造“中国健康之城”。诺仕达集团在滇池之滨南面的古滇国遗址,围绕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娱乐购物、生态保护、养生养老等产业,开始了筑梦之旅。历经7载的精心打磨,一座集古滇艺海大码头、湿地公园、游客服务中心、樱花谷、古滇温泉山庄、滇池国际养生养老度假区活力小镇、七彩云南·欢乐世界、古滇皇冠假日酒店等项目国际级的文化旅游名城已经初具规模。而养生养老小镇投入运营,其首创“居家健康活力养老”的新模式,能够满足现代老人需求的健康、田园养老生活的新运营,让全国各地来的媒体大伽们有耳目一新之感。数位来自北方的社长老总当即咨询,预约今年冬天带家人前来养老小镇、养生福地,规划避寒打卡的行程。
新的历史起点,高原明珠昆明将续写辉煌篇章,昆明这座希望之城、魅力之都,将以崭新的姿态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