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9月12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展农村武装斗争 迎接解放大军南下
时任湖南衡阳工委(两衡工委)书记兼湘南游击二支队司令员刘国安
湘南游击司令部成立和办公旧址——耒阳市大义乡枫树下
时任湖南衡阳工委副书记黄道奇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与衡阳的实际情况,中共衡阳地方组织在积极恢复与发展党组织的同时,一面把工作重心转入城市,大力发动、组织与领导爱国民主运动;一面派出得力的领导骨干分赴农村,在群众基础好的地区,酝酿、发动、领导武装斗争。

  到解放前夕,武装斗争遍及全境,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各地武装斗争,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在农村的反动势力,动摇了国民党在衡阳的统治基础,配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衡阳。 

  ■地方人民游击武装队伍组建的背景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衡阳境内各地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中共湖南省工委的部署,着手进行农村游击武装斗争的必要准备工作,通过在农村开展农民运动、秘密收藏枪支弹药等措施,从思想上、组织上、力量上为建立武装队伍作了充分的准备。

  1949年5月,白崇禧的华中军政长官公署迁来衡阳。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衡阳全城,发生王仲虎被捕、警备司令部深夜到平智中学搜捕陈剑夫等一系列事件。这种形势下,中共衡阳地方组织高度警觉,将部分党员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从1948年开始,衡阳、衡山、耒阳、祁阳先后建立了几十支地方武装,并建立了自己的活动地区。在衡阳县境内的湘南人民赤卫游击队和“湘中游击队第五支队(一团队)”; 在衡山境内的铆南地下武装;在零陵、祁阳一带的地下武装……这些地方武装斗争开展得异常活跃,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巧妙地与敌人周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破坏敌人的后方,伺机予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有力地配合人民解放军正面战场的作战。

  ■在衡阳组建发展的地方人民游击武装

  衡阳这些人民游击武装队伍中,湘中五支队一团队和湘游第八大队、第十一大队是经省工委、湘南工委批准组建,人数较多,实力较强、影响也较大。

  1.湘中五支队一团队

  前身是“湘衡人民赤卫游击队”。1948年,牌楼冲支部负责人刘纯宜和李建元等人变卖自己的田产、土地,派人到广州买回五支手枪,筹备游击队军粮100余担,组织起刘光涛、刘庚陶等数十人,伺机打击敌人。年底,又相继建立起贫雇团、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等群众组织,一举夺取了金华乡公所和警察所全部枪支弹药,革命力量不断强大,队伍得到进一步武装。

  1949年2月,游击队公开宣布番号为“湘衡人民赤卫游击队”。4月,正式编为“湘南人民游击司令部衡阳支队”,对外称“湘衡游击队”。同年5月,游击队增设了机炮大队和侦通中队,共有200余人枪。

  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中二支队与“湘衡支队”在衡邵边界团山沙子塘会师后,将其部队改名为“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中第五支队第一团队”,主要在衡阳牌楼冲、木山、礼梓、桐梓、思公桥、玩市冲等地活动,一连数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衡阳解放以后,五支一团奉命开赴衡阳黄茶岭会师时,已是一支拥有600余人枪的浩浩荡荡的队伍。

  2.湘中五支队二团队

  湘中游击队五支队二团队是在衡山境内由文益谦领导的的铆南地下武装。这支武装是在1949年大军渡江后的5月筹建的。开始只有少数枪支,通过夺取和收缴保公所及国民党散兵游勇枪支,改造帮会武装,策动国民党退伍在乡军人参加,部队扩展到140余人。

  先在铆南、马蹄江、巷子冲一带活动,后横渡湘江转移到河西斗米洲、南岳一带,又收编了该地的一支由衡山县工委策反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康庆耕部队280余人枪。为加强对该武装部队的领导,两衡工委书记刘国安于1949年7月初对该部队确定了建制,编为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中五支队二团队。

  3.湘南二支队二团队

  是在零陵、祁阳一带由严度、郑政椿、陈坚等分别筹建的几支地下武装的番号。以抗日游击队留下的人枪为基础,于1948年底在零陵重新筹划,以青年学生、贫农为主组织的武装工作队,后改造吸收了进步人士王平凡的红帮武装,1949年9月建立起的一支250多人游击队。

  4.衡西武工队及湘南游击司令部第十一大队

  湘南游击司令部第十一大队及其前身“衡西武工队”是由湘南衡阳工委领导组建的一支人民游击武装力量。肖鑫、肖远翔等在原来建立的进步组织“真理社”的基础上,以成立自卫队维护地方治安为由,动员钟武乡乡长刘崇周交出10支步枪,在兴山庵成立衡阳武工队。

  肖鑫还向李万源(中共党员)家借黄金1.5两,购到步枪20支,短期内使队伍扩大到50余人枪。支部成员肖文亮动员伍光汉兄弟的一支20多人枪的自卫队,接受党领导,编入武工队。队伍发展很快,经衡阳工委决定改称“西建部”。

  湘南衡阳工委将“西建部”正式编为湘南游击司令部第十一大队,大队共有260余人枪。活跃于檀山嘴、台源、长乐、金兰、界牌、渣江、洪罗庙等地,先后给地方反动武装和横行乡里的土匪武装以极大的打击。

  5.衡山县工委建立的策反领导小组

  1949年6月,中共衡山县工委建立后,将原县城区支部的策反小组扩大为县工委策反领导小组,积极策反县内各种反动武装,建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

  “青年救国义勇十一总队”是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丁香芹及其姨夫罗力平组织的一支较顽固的反共武装。谭雪纯、胡遐之利用与罗介凡中学同学关系,派进一批进步学生到地方武装罗介凡的自卫大队工作。

  1949年8月12日,趁丁香芹离队赴县开会之机,他们利用宗族和朋友关系做罗介凡的工作,策动罗介凡自卫大队于斋公岭包围“义勇十一总队”,同时利用宗族关系把头目之一的罗力平争取过来,其中两个中队在内部策应,活捉其副总队长。

  衡山县工委还先后策反了县警察局刑警队、第一警察中队等国民党地方武装,策反康庆耕第三联防自卫大队。

  康庆耕是国民党衡山县党部副书记长兼三联防办事处主任,把联防区内各乡镇自卫队组成第三联防自卫大队。康华楚利用与康庆耕的父子关系,讲形势,宣传党的政策,促使康庆耕思想转化,弃暗投明,立功赎罪,同意接受地方党组织交给他们保护交通桥梁,支持学生运动的任务。

  ■加强对武装斗争的领导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衡阳人民游击武装队伍的成分比较复杂,掺杂着一部分通过策反过来的国民党起义部队。为了保障武装斗争的健康发展,衡阳各地党组织特别注重加强对武装斗争的领导。

  1.派党员骨干到各支队伍中去,充实党的领导力量

  从1949年5月起,省工委派湖南衡阳工委副书记黄道奇到湘南人民赤卫游击队当政委,湖南衡阳工委派文传源前往零陵、祁阳、东安地区工作。其他几支主要的人民游击队伍也都充实了党的力量,党组织和中共党员在武装斗争中,充分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不少中共党员骨干带头英勇作战,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宝贵的鲜血和生命。

  2.建立政治工作制度,注重加强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党组织领导的各支主要游击武装队伍,均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宗旨、原则,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以保证党对武装队伍的绝对领导。抓住部队行军、休息、宿营的机会,采取各种形式,开展政治宣传鼓动工作,鼓舞士气,稳定部队。有的部队还成立了纪律检查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赏罚严明。

  3.实行统一建制,统一领导

  1949年6月,湘南工委根据游击队大量发展的情况,决定建立湘南游击司令部,统一领导沿粤汉铁路线的游击武装。在司令部的领导下,先后组织了11个大队和1个警卫大队,共计3800多人。为便于领导和指挥,司令部还下设南、北区指挥所,南区指挥所联系郴、资等地的游击队,北区指挥所联系衡、安、耒等地的游击队。

  ■ 衡阳地方人民游击武装队伍全面开展斗争

  1.宣传党的政策,深入发动群众

  党组织除加强对各支队伍自身思想政治建设以外,还要求部队把武装斗争同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做到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宣传队。

  各支主要部队所到之处,一般都召集群众大会,向群众宣讲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宣传党的政策、部队的纪律,鼓舞群众的信心和斗志。同时,在驻地保卫和协助当地党组织和群众开展抗丁、抗粮、抗税和减租等斗争,关心群众生活,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通过张贴标语、布告等宣传活动,促使广大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护党的各项政策,积极投入摧毁反动政权、迎接解放的斗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袭击地方乡警,夺取枪支弹药,武装壮大自己

  在中共中央关于开展蒋管区农村游击战争指示精神的鼓舞下,衡阳各地下党组织、游击队,都先后机智地夺取伪乡、警枪支弹药,迅速武装自己,扩展队伍,增强实力。

  1948年12月至 1949年元月,湘衡人民赤卫游击队在粉碎国民党县自卫大队和金兰警察所的“清剿”后,便立即袭击了库宗桥乡公所,搜缴步枪10多支;夜袭伪永康乡和长乐乡公所,缴获步枪20多支。部队由一个大队发展到三个大队。当衡阳警备司令蒋伏生调遣180余人枪来牌楼冲进行围剿时,游击队员利用地形熟的有利条件,英勇奋战,迫使敌人败撤。

  1949年6月上旬的一天,湘中五支一团队获悉国民党一个通讯连从宝庆来衡,便立即在敌人途径的路上设伏。敌人进入伏击圈内,游击队火速出击,打得敌人昏头转向,乖乖投降,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和通讯器材。

  6月下旬,湘南游击司令部成立后有了统一的指挥,全面的游击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在湘南各地开展起来了。“湘游”先后进行的游击战斗达80余次。

  3.剿灭土匪,扫除反动社会基础,为迎解斗争减少阻力

  1949年6月,国民党特务、土匪李春生将游击队埋藏在该地区碓款艰的20支无托枪身挖走,交给反共救国军左大凌匪部,并充任该部连长,以此配合白崇禧的反革命行动。湘中五支队一团队闻讯后,立即决定歼灭这股土匪,命第三大队副指导员常太迪同侦察通讯中队长刘俊,组织20余人的精干队伍,进驻火眼塘(现大安乡)伺机行动。一天正逢赶集,李春生公然率众到集上搜括民财。中午时分,他进了一家饭店,游击队员化装跟踪其后,将其活活捉住,当场缴获其全部武器,没收了被搜括的钱财。

  1949年8月,湘游十一大队也在一次战斗中,击毙了大土匪头子肖伯豪的“五虎二豹”中的李能承,除掉了一个罪大恶极的惯匪。在衡阳县境内,一时土匪销声匿迹,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人民群众赞扬游击队是为民除害的“土八路”。

  4.配合解放军作战,加速衡阳的解放

  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湘南进军发动衡宝战役时,中共衡阳地方组织领导下的地下武装运用各种有利条件,多方打击和牵制敌人,配合大军解放衡阳广大地区。

  1949年10月3日,湘衡支队一团队在牌楼冲与敌新编第七军左大凌匪部进行夜战,缴获敌战马两匹,活捉新七军1个特务长,继而配合解放军四野旅顺二支队进行搜山,生擒匪首左大凌及匪徒50多人,缴获其全部装备和武器弹药。

  “湘游一纵”在祁衡边一带多次出击,堵截国民党溃军,打击地主武装,收缴枪支800余支,配合大军解放了祁阳县城。1949年10月24日《新湖南报》刊载文章:“在3个多月的艰苦斗争中,第一纵队与湖南人民建立了亲密的联系,在人民的支援和配合下,经常袭击湘桂公路上白匪的军车……大小战斗20余次,曾歼匪400余……”衡宝战役期间,“民联三纵”组织了曹山伏击战、马江堵截战,共消灭敌军两个连。

  配合行动、派出向导、接送伤员、押解俘虏、打扫战场……从1949年春至衡阳解放,衡阳各支游击队积极配合解放军正面战场作战,共计歼敌2000余人,缴获六炮一门,轻、重机枪16挺,步枪、手枪数百支,子弹数万发,毁敌车、剪电线,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完成了支援人民解放军解放衡阳的光荣使命。

  (本报记者朱嘉林根据中共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资料编辑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开展农村武装斗争 迎接解放大军南下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开展农村武装斗争 迎接解放大军南下 2019-09-12 2 2019年09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