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赏桃,夏看荷,秋闻桂,冬品梅……蒸湘区雨母山镇临江村有一条“临江风光带”,因为河长制的全面实施,这里四季常美、碧水微澜、生机勃勃。
被“临江风光带”簇拥着的就是临江村的“母亲河”——代背河。
“河道淤塞、河堤坍塌”“污物漂流、蚊蝇孳生”“河水颜色同墨汁一样,隔着数十米也能闻到臭味”……以前的代背河,是村民们的“心病”。
然而,谁也想不到,曾经“满目夷疮”的河流,历经两年的“洗心革面”后,现已基本完成河道疏浚、景观绿化等工程,成了堤固、河畅、岸绿、景美的绿色长廊。
“身边多了一条绿色长廊,呼吸都觉得畅快多了。特别是节假日,来村里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大家闲暇之余都会到河两岸走一走。”村民贺遵幼见证了代背河的变化。
临江村村支书何尚明告诉记者,代背河在临江村辖区的总长度为1200米。自从实行河长制以来,村里通过“造势、挖潜、借力、融景”开展综合治理,不仅重新修建了河道护堤,还在河道两岸种植了桃树、梨树、桂花树、红叶石兰等。随着四季变换,这些树木将变换不同的颜色,构成一道道不同主题的风景。
沿着河流往上走,记者看见,一条条平坦通畅的硬化道路、一块块绿意盎然的蔬菜地与周边青山绿水相映成辉,呈现出一派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
“今年,我们将会把河长制工作与休闲农业结合起来,将代背河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致力打造水文化片区。”何尚明介绍,一是打造青少年水资源科普长廊。对村部现有绿色长廊进行改造,融入水利历史、水利文化、衡阳水资源现状及特点、现代节水科技、生活节水等知识宣传;二是打造净水实景参观平台。对周边三口池塘进行小微水体治理,重点对原藕塘进行布景,种植美人蕉、狐尾藻、再力花、梭鱼草等净水植物;三是打造水文知识科普站。在代背河附近建设水文知识科普站,进行实物展示,操作实践;四是打造河道治水故事廊道。对代背桥一、二期工程沿线(约1.5公里)进行布景,开展治水小故事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