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4月08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祁东:“微河长” 精准守护河道“毛细血管”
  ■本报记者  许  珂

  山水是衡阳的亮丽名片,生态是衡阳最大的资源。526条河流,河流总境长8355公里,印证着雁城衡阳水系发达、河网稠密的独特魅力。

  在“一条河流一名河长,一人只担任一条河流河长”的制度管理之下,衡阳通过全面建立河长制组织、制度、责任和督查考核等“四大体系”,有序地守护着衡阳的“母亲河”。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守护好一江碧水,河长制在行动》,为您讲述这些河流在衡阳境内的美丽蜕变。

  一个垃圾袋、一把火钳、一双套鞋、一副红色袖章,这是祁东县太和堂镇三口湾村村民、祁水河“微河长”谭昌明每天巡河必备的“老四样”。

  记者采访时,他正沿着祁水河的沟渠捡拾垃圾。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碧波荡漾,两岸风景倒映水中,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行走于岸边,记者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水墨画中,不敢高语,生怕打破这份宁静。

  “这条河现在水质好了,走在河边,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去年6月,自从与镇里和村里签订了《渠道管护协议》《河道水域保护协议书》和《村规民约》,60多岁的谭昌明便主动“承包”了家门口1.5公里的干渠,负责对该渠段进行清草除杂、日常卫生管理和边坡护理。

  原来,为探索治水的长效机制,2018年,祁东县在县镇村三级河长全覆盖的基础上,采取横向延伸、纵向扩展的模式,将河长制覆盖到小沟、小渠等小微水体,设立“微河长”,由村民自愿“申领”河段并签订管护协议,进行分段包干、分片管理,协助总河长做好河情记录和反馈,畅通河湖管理的“毛细血管”。

  “往河里乱扔垃圾、倒生活污水、养家禽等等,这些不良行为现在都看不到了。河道治理好了,鱼虾、河蚌、螺蛳统统回来了,我们村民都很开心。”正在河边凉亭玩耍的村民周学梨指着贯穿全村的祁水河告诉记者,通过河长制工作的开展,村民们亲眼目睹了祁水河治理以来发生的变化。

  为了能让家门口这条河长久地“美”下去,当地政府还跟村民们“约法三章”,签订了《河道水域保护协议书》和《村规民约》,对在河道沟渠内乱扔、乱采、乱围的违规现象在村务公开栏曝光,并按村规民约进行处罚;对贡献特别突出的“微河长”则给予相应的奖励。

  “签了协议之后,村民成为门前这条河的‘微河长’和守护者。比起以前,肩上多了一份责任。”祁东县太和堂镇党委副书记李俊军告诉记者,如今,“护水”已经成为了三口湾村村民的村规。村民们自觉加入到治水大军中来,以身作则,全民参与,守护好家门口的河道,治水爱水正成为一种新风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清明森林防火交上满意答卷
湖南将开展 “新官不理旧账”专项治理
祁东:“微河长” 精准守护河道“毛细血管”
人民路社区:多种形式宣传“扫黑除恶”
单罢安:学生眼中的“老大哥” 居民身边的“活雷锋”
福田铺乡:“扫黑除恶”打出组合拳
中央扫黑除恶第16督导组 进驻湖南省信息公告
衡阳日报版面一A01祁东:“微河长” 精准守护河道“毛细血管” 2019-04-08 2 2019年04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