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时光,栉风沐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在伶仃洋上写下了波澜壮阔的点睛之笔。“海上巨龙”的横空出世,不仅树起中国由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通关键的动脉通道。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通车后,旅客从香港大屿山口岸人工岛出发,沿海岸一路前行12公里,就会抵达大桥东人工岛,再穿越6.7公里海底隧道。之后,在海面上御风而行22公里,抵达珠澳海滨。全桥跨海段总长42公里。
最长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最长钢铁大桥
港珠澳大桥有15公里是全钢结构钢箱梁,是目前世界最长钢铁大桥。
最长海底隧道
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全长6.7公里。
最大沉管隧道
沉管隧道标准管节,每一节长180米,排水量超过75000吨。
最精准深海之吻
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8米不等的深度进行海底无人对接,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
最深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深处在海底48米,而目前世界沉管隧道最深很少有超过45米的。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标准。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科研人员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提出了“港珠澳耐久性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工程防腐技术措施。
2010年,“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正式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1家企事业单位、8所高等院校组成了超过500人的科研队伍。
港珠澳大桥穿越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者始终高度重视海洋资源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建设,从工程管理到技术研究,都在生态管控与能力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海洋环境“零污染”和中华白海豚“零伤亡”目标。
■文图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