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务中心共有200多个服务窗口,进驻单位50余家 ■彭斌 摄
在衡阳,一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的全国试点,引来了全国关注的目光。
耒阳市通过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让农民不再为有效抵押物不足、金融机构放贷意愿不强而烦恼,农村沉睡的资源得到激活,其结果不只是农村金融的空前活跃,更有农民脱贫致富的满满获得感。
这仅仅是近年来衡阳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众多成果之一。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召开21次深改组会议,审议出台62个方案,推出9大领域24项99小项改革任务,一条条“衡阳经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学习的标杆,人民群众也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获得感不断加强。
改出好环境:争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领头雁”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营商环境是关键,“放管服”改革是支点。
9月4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2018年第二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包括《衡阳市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行建设项目模拟审批及承诺制改革方案》在内的三个改革方案。
会上,市委书记郑建新要求,要提高站位、增强定力,聚焦问题、攻坚克难,突出重点、持续发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走在全省改革前列,为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最美地级市汇聚强大动力。
市委副书记、市长邓群策强调,要在放宽市场准入上出实招,在减税降费上见实效,在优化审批上求突破,在优化环境上出重拳,在“打通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在此之前,衡阳围绕“放管服”开展“六改六创”的商事制度改革已经走在了全省前列,得到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认为“经验值得全省进一步总结和推广”,成为广受关注的“衡阳模式”。
商事制度六大改革“放”出了活力,六大创新让“管”“服”增效。其结果是带来了一系列的改革红利:衡阳的市场主体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政务效能显著提高,消费者权益有了更健全的保障,并设立了“国家工厂总局商标局衡阳商标受理窗口”这一重要的国家级平台。
一系列成功改革,使衡阳营商环境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市的历次招商引资活动,为争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领头雁”提供了坚强保障。
改出新动力: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改革面前没有退路,狭路相逢勇者胜。
衡阳承担了18个国家级、34个省级改革试点任务。试点是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个“点”成为大规模“战斗”前的“突击尖兵”。
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超常的胆识和智慧,抓住抓关键少数,建立领衔机制;抓关键要求,创新激励机制;抓关键环节,健全协同机制;抓关键指标,落实落地机制。依靠试点探索改革路径,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形成了总体效应。
一批“前哨站”形成衡阳特色,变成了“示范点”。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系统性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便民服务中心列入省公安厅第一批试点单位。衡阳市被确定为全国行政“三项制度”试点市;远教站点“四加六代”模式被评为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耒阳市探索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常宁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水口山经开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完成;衡南县成功创建首批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衡山县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县建设成效明显,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衡东县被评为省供销社综合改革示范县;衡阳县有序推进省公立医院改革示范试点县工作,农村警务改革新模式被省公安厅推介;雁峰区三叶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获评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蒸湘区“同级监督”试点工作成效被中纪委推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收拾行囊再出发,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征程中,衡阳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