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市2018年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是:巩固祁东县脱贫摘帽成果,108个贫困村出列,60748名贫困人口脱贫,8822名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安置,全市的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以下。
目标既定。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一定要扎扎实实抓好”的指示,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采取超常措施,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向目标迈进。市委书记郑建新,市委副书记、市长邓群策等市领导进村入户,实地了解贫困村、贫困户的现状,与干部群众共谋脱贫良策,巩固脱贫成果,在衡州大地掀起脱贫攻坚的热潮。
新举措: 联村变驻村 帮扶全覆盖
7月3日上午,市农科所领导班子、帮扶队员一行18人来到驻村帮扶点常宁市兰江乡波江村,走访慰问贫困户,与村“两委”、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座谈,共同寻求贫困户脱贫之路。
按照市委要求,今年,市农科所由联村帮扶改为驻村帮扶,派出驻村帮扶工作队,跟踪指导精准扶贫工作。驻村以来,工作队做规划、抓项目、兴产业,帮助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联村帮扶改为驻村帮扶”是我市针对县(市)区派出力量不足推出一项扶贫帮困的新举措。
这一措施推出后,我市增加了92个驻村工作队,市、县两级共选派1621个工作队驻村、4040名队员,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和贫困村、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一村一队”全覆盖。
同时,市委组织部选派122个“两新”组织,结对帮扶市派驻工作队的122个贫困村和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组建100人左右的专家人才,分为12个服务团,对接今年计划出列的108个省级贫困村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强动力:油茶成产业 脱贫好帮手
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的带动。
市委、市政府提出将衡阳打造成为“中国油茶第一强市”,油茶也成为我市脱贫的独特“利器”。
以耒阳市为例,该市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贫困户种植油茶林,贫困户新栽油茶林5亩的按每亩1500元标准进行奖补。今年,该市已有41户贫困户种植油茶730亩。同时,该市还鼓励油茶大户利用林权抵押分贷统还,与贫困户进行利益链接,每户贫困户贷款5万元,年分红5000元。2017年,该市油茶抵押小额贷款2140万元,共帮扶582户贫困户。
事实上,以油茶为突破口的产业扶贫,已成为我市帮助脱贫及巩固脱贫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市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贫困户新造1亩以上、5亩以下油茶林给予专项补贴,目前,全市已有6648户贫困户新造油茶11687.7亩。全市已有178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对接帮扶贫困户270325人。
此外,我市还以“三保障”等政策落实机制创新为重点,着力将政策“含金量”转化为群众“获得感”。
据介绍,除产业扶贫外,全市12个县(市)区都实现了县域内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贫困户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治病报销比例90%以上;8822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面开工,年底将全部入驻;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按照最高标准享受了各项资助;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218人;全面启动104个贫困村电网改造项目。
统计显示,贫困县祁东县2017年摘帽已基本通过验收,全市的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以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严监督: 铁律抓作风 扶贫造“铁军”
今年6月,石鼓区黄沙湾街道灵官庙村党支部书记何小云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洪冬山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据查,2015年6月,灵官庙村召开村支两委会议,专题研究种粮补贴申报问题。根据这次会议决议,2015年、2016年灵官庙村通过多报、虚报种粮和家庭农场面积的方式,套取种粮补贴97700元。
今年来,我市以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着力打通作风建设“最后一公里”。市本级在原有36个常态化联点督查组的基础上,组建了由分管副市长牵头、抽调相关行业扶贫部门人员组成了4个专项脱贫攻坚督查组,通过经常性督查,及时发现问题、通报问题、整改问题。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各类督查交办问题1500余个,其中市本级已印发通报三期,交办各类问题351个。
同时,我市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作风漂浮、履职不力、不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责任人,坚持依法依规从严从快问责处理到位。
目前,全市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共立案124件,查处390人,其中组织处理247人、党纪政纪轻处分118人、党纪政纪重处分25人。
如今,在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越来越多贫困户激发内生动力,变被动接受扶持为主动谋求发展。扶贫路上,不让一村一户掉队!乘着东风,扶贫征程上的难关,衡阳正一个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