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学院学子“玩转”BIM
■本报记者 翟 瑜
提到BIM,也许很多人都感到陌生。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或者建筑信息管理,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三维建筑模型,实现工程监理、物业管理、设备管理、数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近日,第四届全国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结果出炉,湖南工学院的三个毕业设计团队喜获六个一等奖,同时斩获全国毕业设计知识储备赛仅有的两个总冠军称号。
在电脑前,湖南工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大四学生陈炫丞等同学娴熟地操作电脑,向记者展示今年五月参加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的参赛作品之一——深圳腾讯大厦。
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展示,197米高的深圳腾讯大厦流线型的玻璃幕墙时尚大气,其中办公、科研、会议、车库、人防等功能分区的三维立体显示一目了然,同时还能以最快捷的方式导出工程量,实现进度模拟、进度对比分析、关键路径分析及预警、自动生成任务周报、月报等功能,达到对各专业分包的计划管理。
湖南工学院筹划BIM教学改革始于2014年,当时BIM在国内的理论研究界、工程实践应用中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面仍处于萌芽期,全国高校仅有极少数开设BIM的专业课程方向,真正掌握BIM技术的专业人才仍在少数。
在用作教学改革的师资、时间、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湖南工学院决定对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创新性改革——以全国BIM毕业设计大赛为平台,组建跨专业团队进行BIM毕业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设计团队15名学生均是湖南工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跨年级、跨专业的学生,专业涉及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学。这三支团队分别选取全国有代表性的特色建筑——深圳腾讯大厦、河南省旅游中心、上海国际设计中心的设计图纸“打造”BIM建筑信息模型。“学生们‘以跨专业毕业设计为突破口’积极参加BIM全国毕业设计作品大赛,这一BIM教学改革的模式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评为2017年高校教学改革优秀案例。”参赛团队指导教师易红卫欣慰地说。
当设计团队去年10月接到参赛任务后,15名同学组成三个团队,分别制作三幢国内知名建筑模型。BIM的制作软件对电脑的硬软件要求较高,学校电脑的硬软件水平有限,为了顺利完成作品,学生们都自购电脑及其它设施。
“设计团队的成员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使用软件制造模型的逻辑顺序难免会产生意见,在制作过程中团队合作有些不易。”大四学生向健跟记者聊起了参赛前制作模型的艰难历程:从去年10月份启动比赛开始,同学们早上来到实验室构思建立模型,晚上忙到11点钟才回宿舍睡觉。记得有一次,连续5个晚上通宵加班,一天只休息3、4个钟头。
“湖南工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BIM的毕业设计比赛,是推行BIM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也促进了我院BIM技术人才的长期培养。”湖南工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曹毅介绍说。今年6月9日,这三支毕业设计团队还将到北京林业大学参加“全国BIM毕业设计作品荣耀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