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座地处常宁、衡南、祁阳交界的乡镇卫生院建于1974年。43年来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坚守在这里,他们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缓解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累”问题,成为农民健康的“守护神”,这个医院就是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今天,本报推出专题报道,让大家认识和了解这个农村乡镇卫生院。
温馨舒适的住院综合楼
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坐落在文明古镇归阳,与常宁、衡南、祁阳接壤,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医院服务半径20公里,服务人口约30万。目前医院占地面积45余亩,建筑面积10896平方米,编制床位99张,实际开放床位180张,年住院近6000人次,门诊近60000人次,年业务收入2000余万元。
一组看似枯燥的数字,却包含着一段不寻常的发展历程。自启动创建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以来,该院以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让群众满意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激发了该院内生动力,医院环境、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均取得了显著进步,群众满意度逐步攀升。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该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专题研究,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人。
为解决功能定位与资源配置不相符,群众看病就医不方便的问题。该院投入人力物力对住院部进行改造,优化住院环境。医院下设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国医馆、检验科、影像科、公卫办等10多个业务科室。投入近1000万元,增添设备,提高诊治能力。装有美国GEDR诊断系统、美国GE16排32层螺旋CT、美国GE四维彩超、美国阿洛卡三维彩超、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镜、迈瑞全自动麻醉机、除颤仪等大型设备,能开展普外、骨外、肝胆、泌尿、甲状腺、妇产科等各类手术,使群众大多数就医需求能解决在基层。
为解决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服务能力不足,群众信任度不高的问题,该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现有职工创造条件,使其积极开展在职学历教育,提高其医学水平。每年定期派出10—20人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脱岗学习。此外,为提高护士穿刺水平,还将全院护士派到衡阳市中心医院轮训等。
家住归阳镇状元村的邓大妈患有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说起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的改变,深有感触,“以前我只要腰杆痛起来就得去市里大医院看病,路远、花钱多不算,还得全家兴师动众。现在好了,走路到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就行了,设备、技术不错,关键是方便、省钱、态度好。如果痛得厉害走不动了,一个电话,医院还派医生上门给我检查治疗。”
从基础入手,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创新求实的院班子成员
设备完善的医技楼
朝气蓬勃的护理人员
李清元院长认为,一个医院管理离不开四大要素:人才、设备、环境、管理,为此,该院班子全体成员,集成大家智慧,群策群力、认真研究,确定医院发展五年规划,具体体现在“六化”:人才培养专业化、医疗程序规范化、医院管理精细化、公卫镇村一体化、医院建设园林化、人居环境舒适化。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发展关键”,李清元院长介绍,院务会根据医院发展需求,确定医院科室发展需要,制定人才招聘、培养制度。业务部门根据医院发展方向、需求向院务会提出人才需求,由人事部门招聘人才,再联合业务部门组织笔试、面试,合格者试用三个月,试用合格者再签订用工合同。院内每个季度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考试,一年三次不合格者进行淘汰出局。加强人才培养,对初级职称、好学上进者,选派到省市医院进修学习。对于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业务能力突出者,选派到省内乃至国内有名的大医院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于开展新技术科室进修轮训,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每年外派人员10-20人次,投入资金20多万元。
医疗程序规范化方面。该院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组织医护人员参观学习,强化十三项核心制度落实。开展优质护理,对病人进行人性化关怀。倡导开展“四满意活动”:医疗诊治水平满意、服务态度满意、医疗收费价格合理满意、医务人员尊严和薪酬相对满意,狠抓医疗质量管控,杜绝责任事故、减少技术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医疗管理精细化方面。李清元介绍说,该院加强医院制度建设,落实科主任责任制,加强内控,行政管理部门强调的是执行力,执行院务会的决定,临床一线科室强调学科建设。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牢记“团结拼搏、创新发展、术精仁心”的院训。强化院科成本核算,合理分配绩效,规范“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兼顾公平。
公卫镇村一体化方面。李清元院长遴选了勤奋好学、责任心强的职工充实公卫队伍,加强公卫人才培养和乡村医生培训,学以致用。他认为,只有专业化理论指导的实践才是高效的实践,本着阵地前移和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加强防病治病,重在预防的原则,落实“十四项”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年初有计划、有方案,每季有督查,半年、年终有考核,考核公开、公平、透明,当场打分,全程有乡村医生参与,奖惩分明,措施重在落实,去年年终奖励6人、处罚3人。全镇公卫考核全县第一名,代表县里参加市内评比考核,以高分94分荣获全市乡镇排名第一,全县公共卫生经验交流会年初在该院召开,兄弟县(市)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医院建设园林化方面。该院院务会经过充分讨论研究,制定了医院五年发展规划,加建办公用房、人居用房,已征地15余亩,初建生活小区,供应室在建中,门急诊综合楼在筹备中。园林绿化、水、管、线、路布局等,请专业人员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美化工作、生活环境,令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当中。
人居环境舒适化方面。李清元院长一直忧心该院职工住宿条件,分散居住在医院宿舍、城镇内及乡村老家,许多职工都租房居住。他带领班子成员通过争取项目资金,重新征地设计,现60套公租房已落成投入使用,第二栋正在申报中,实行工作区、生活区分离。篮球场、羽毛球场已投入使用,绿化和健身器材已签订合同,筹备安装,不但解决了职工住房困难,还有舒适的锻炼和健身场地,凝聚人气、凝聚人心。病房重新装修,带卫生间、热水、空调、电视,让病人享受宾馆式服务,心情舒畅,有利于职工的工作效率和病人的康复,融入了“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健康理念。
从“六化”入手,确定医院发展五年规划
和谐融洽的医患情景
体贴入微的预防接种
在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提起周雪宝的名字,没有人不为他那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执着追求劲所折服,也没有人不为他那质朴、平易近人和为病人无限关怀的品行而赞叹。技术全面,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周雪宝用实际行动把自己锻造成归阳镇周边的名医,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
今年40岁的周雪宝现任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1997年,他从衡阳卫校毕业后一直在该院工作。他先后在湘雅医院普外科、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衡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进修,他不光注重自身理论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习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现在,他成了医院外科“一把刀”。
78岁村民邓先生患有前列腺增生,前段时间在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周雪宝为他成功进行了手术。目前,他正在进一步康复之中。
“没想到不要跑去衡阳,在家门口医院的专家给我做手术,治疗费相当于节省了一大半呢!”邓先生算了一笔账,如果在市区大医院开刀,他这类手术需要花费1万多元,医保报销不到40%,个人还需要支付6000多元,而在家门口的医院做手术,只要2000元左右。“家里条件一般,一下子要拿这么多的钱也并不容易,真没想到家门口花小钱就能治好病!”邓先生说。
与邓先生一样,40多岁的村民李先生因为肾脏铸形结石,周雪宝为他进行开放性手术取石,自负医药费用不到2000元。
“过去做结石手术要去市里的医院,现在像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这样的乡镇医院里也能做,为患者省钱、省心、省事。”周雪宝介绍。
祁东县步云桥镇的曾先生听说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结石手术很有名,就慕名找到周雪宝。曾先生确诊为双肾结石,结石大的有大拇指大,小的也有黄豆大,周雪宝为他作了肾结石手术,手术中共为曾先生双肾取出大小不一的结石达580多颗。
周雪宝告诉记者,在他们医院做这个手术大概花七八千元,要是到外地某些大医院去做,所有费用需近三万元。
“祁东是结石、甲亢高发区。我院一年有结石300多例、甲亢400多例。我院目前正在购买输尿管软镜、前列腺等离子电切镜、经皮肾镜、腹腔镜等设备,以后这样的手术有多少做多少,而且还能做更大的手术。”周雪宝说,近期他和该院医生段峥嵘在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泌尿外科进修腔镜微创技术。
“如果不是亲历,我绝不会相信在乡镇卫生院,还生活着这样一位医术精湛、众人称奇的‘蒋神仙’;如果不是亲历,我也绝不会相信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一位新时期的‘雷锋’正在他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只为造福一方百姓;如果不是亲历,我也绝不会相信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位出身质朴的农民,在取得辉煌成就之时,不忘回报乡亲的事实就发生在我们的眼前。”一位患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称赞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蒋显荣,擅长内科疾病治疗的蒋显荣在当地知名度较高,曾在湘雅附二医院进修心内科。
乡镇医院也有了好设备、好医生,于是老百姓求医问药不再舍近求远,开始向镇一级转移。祁东县第三人医院内科主任唐曦擅长消化内科、心内科疾病治疗,不管阴天、下雨、吃饭、睡觉……患者随叫随到,她以单位为家,一年几乎没有节假日。从业以来,节假日为了让村民方便看病,她主动承担起了值班的任务,医院成了她临时的家。而且该院名医、好医生数不胜数,如门诊部主任刘少华主治医师,视病人如亲人,常年奋战一线,为百姓解难救困。
头痛脑热、疑难杂症……对于不少归阳人而言,身体健康出现了什么状况,会到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它是我们记忆里年岁比较久远的医院,而且位于镇街上,信任度和就诊便利性都非常高。”杨民黄先生表示,自己看病就诊第一时间会考虑到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
医院公共卫生人员,常年活动在村庄之中,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测量血压、血糖、指导村民用药,宣传健康知识,举办健康讲座,为儿童接种疫苗,为妇女健康检查……说来简单,可在偏远农村中办这些事是困难重重。疫苗需要冷藏,必须尽快注射。于是每当疫苗一到,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段许生就带领公卫人员为适龄儿童注射疫苗,有时为一名儿童打一针,就得走几十里路,十几年从未间断。
一直以来,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承担着为辖区及周边乡镇农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服务的重要职能,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中发挥着上联下通的枢纽作用。评选“2015-2016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便是找出那些功能定位明确,管理规范,服务水平较高,医改任务落实较好,群众满意度较高,能代表目前全国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发展水平的卫生院。
2017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公布“2015—2016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名单,其中,该院榜上有名,成为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从方便群众入手,打造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11月6日下午5点10分了,76岁的肖上元终于等到刚开完会的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李清元,拿着李院长开的处方,他笑着说:“李院长医术高明,找他看病很舒心。”
当天清早,肖上元就从老家祁东县黄土镇马安村赶到归阳,找李清元院长复诊,因为李院长当天在衡阳市区开会,下午3点半赶回医院参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会,所以肖上元一直等到李清元院长开完会。
肖上元是慕名求医来找李清元院长的,李清元曾在黄土铺镇卫生院担任院长时,在当地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名气。一个月前,肖上元因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特意上门找到已于2015年4月调任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的李清元,擅长神经外科手术的李院长为他做了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现在已恢复到正常,但他仍坚持要到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找李院长复诊。“在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感觉变化挺大。”他说,该院住院楼重新装修,病房干净明亮了,还装上了空调、呼叫系统、中心供氧系统等,“设备都升级了,护士照顾得也体贴,我现在恢复得很好很快。”
而这,仅仅是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创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中的一个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