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工程院院士再添“衡阳身影”
  耒阳人邓铭江当选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本报讯(记者  陈润) 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2017年当选院士名单发布,在67位新当选的院士中,耒阳人邓铭江当选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邓铭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专家、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60年6月出生的邓铭江,1982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水利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本科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至2007年在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建设与管理专业在职攻读博士,获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2月,邓铭江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兼职副主席。

  记者了解到,邓铭江35年如一日,带领团队走遍了新疆的山山水水,在人才匮乏、资料短缺、环境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系统研究,攻坚克难,取得了多方面成果。

  邓铭江针对新疆的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将“理论研究、治水实践、工程建设”贯穿一体,科学系统地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干旱区水循环调控理论与工程技术体系。丰富发展了干旱区治水理论与实践,提高了水资源保障程度,成为治水兴疆的重大方略,不仅为推进新疆水利发展、加快跨界河流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让他成为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邓铭江曾提出“工程带科研、科研促建设”的科技工作方针,设立了“新疆水利科技奖励基金”“水利科学技术奖”和“水利水电工程优秀勘测设计奖”,在全行业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激情。

  近年来,他主持完成的“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重点工程布局综合研究”,创建了覆盖全疆的“宏观、中观、微观三层级结构”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框架体系;主持完成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恢复的水调控机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构建了“三水”统一评价理论体系,提出“术、学、理、道”“三条塔河”治水新思路和水循环调控管理新模式;主持完成的“沙漠、严寒地区长距离供水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沙漠渠道、无灌溉生物防沙固沙、极软岩长隧洞、高水头大型倒虹吸等工程关键技术,建成了1062公里的大型调水工程,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主持完成的“干旱区地下水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山前凹陷带“横坎儿井式”地下水库建设的关键技术,成功建成台兰河地下水库示范工程;主持完成的“西北跨界河流水资源开发跨界生态影响评估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摸清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家底”,建立了首个信息平台,揭示了河谷型河流下垫面变化条件下的耗水机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把水口山金铜项目做大做强
水口山经开区两大项目开工
向先进学习 向更好迈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再添“衡阳身影”
衡东:七旬奶奶手抄十九大报告
2017年第三季度农村环境 和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考评结果公示
民主法治建设 迈出重大步伐
衡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通过科技部验收
衡阳日报版面一A01中国工程院院士再添“衡阳身影” 2017-11-30 2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