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强 (作者系市纪委驻市人民检察院纪检组长)
一、什么是变质?
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267.4万件,立案154.5万件,处分153.7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8万人。五年间,共立案审查省部级和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占比14.6%,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43人,占比15.6%,中央纪委委员9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深刻指出,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中管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作风专横于一身。
二、变了质会很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一些反面教材警示我们: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首先,政治失去前途。其次,人身失去自由。再则,人格失去尊严。最后,家庭失去幸福。
三、每个人都有变质的危险。
一是都有权力可用。我们作为党的干部,一定要小心谨慎掌权,依法依规用权,以权履职而不以权谋私,接受约束而不规避监督。二是都有空子可钻。有空子可钻的地方就会滋生变质腐败。先有“苍蝇”的小贪小腐,“苍蝇”终极会变成“老虎”。制度的不完善、管理的漏洞、监管不到位,都会造成有空子可钻,使得腐败分子有机可乘。三是都有利益可图。贪官的背后往往都伸展着一张盘根错节的利益网,当变质腐败的成本低于通过腐败手段谋求的利益有利可图时,就会助长腐败。四是都有攀比之心。攀比享乐像一种烈性传染病毒,颠倒人们的是非观念。有相当一部分党性不纯的人,在追求金钱、享乐方面心理失衡。同在一个部门,或者同样的级别,管同样的事,为什么他有我没有?为什么他能做我不能做?正是这种赌徒心理,致使滥用权力有恃无恐,催生腐败。
四、防变质要从不忘初心开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防止蜕化变质,要做到四有:一是心中有党。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对党无限忠诚,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二是心中有民。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值得尊敬,必须尊敬。我们党是靠民心起家的,也是靠得民心而坐天下的,我们一定要听顺民意而谋,顺民心而动,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与民争利,不能站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三是心中有戒。戒是什么?戒是天条,是法纪,是红线。就是要有底线意识,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心里要有数。四是心中有畏。检察机关的领导干部履职环境比较复杂,工作对象比较特殊,从政风险很大,一定要常怀敬畏,慎始慎终,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越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于公勇,于私怯”,绝不能无法无天,胆大妄为。
五、防变质要久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一是要“抓早”。《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告诉我们,有病早治,可以得命;同样的,防止变质,必须抓早。二是要“抓小”。只有在发生小问题的时候及时处理和约束,让戒尺高悬、警钟长鸣,才能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行有所止,防止小错不断、小错变大,在违纪轨道上越滑越远。三是要“抓常”。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会遭虫蛀。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照照镜子,洗洗澡,更更衣,保持自身的整洁、干净。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及时提醒自己不变质。四是要“抓紧”。现在我们领导干部中,好人主义,怕得罪人,“爱惜羽毛”的倾向确实比较严重,乃至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发声、不表态。其实,这样做可能迎合了少数人,但会置党和人民的事业于危险之境,会置干部队伍于危险之境,也会断送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一定要警醒起来,切实增强主体责任意识,面对大是大非和原则问题,要敢讲一些得罪人的话,敢做一些得罪人的事,敢于舍弃个人的一些利益,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不变质,永葆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