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树新风,成为市民生活“新常态”
戴上红袖章,身穿红马甲,刘魁成老人在太平路口一站就是三年,成为一道暖人的风景。
编者按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明确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法律法规素质等基本内容。如今,市民身边的文明正能量越来越多,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一大批感动你我的“衡阳好人”涌现出来……这些方方面面,无不彰显市民素质的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
A
“够了,别点太多,吃不完就浪费了。”“先抽个号,我们排队等。”“别着急,等信号灯变绿了再走。”“喇叭别按了,这里是居民区。”……现如今,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已经走进了大家的生活,讲节俭、讲环保、讲秩序、讲文明,成为市民的一种“新常态”。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明确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法律法规素质等基本内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社会公德实践活动,诸如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文明乘车,开展“文明路口”创建,引导市民养成“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等文明习惯。开展市民教育培训活动,依托市民学校、夜校、职工培训中心等,对广大市民进行提升文明素质的培训。在各行业的基层窗口单位开展“万家窗口创文明、诚信服务铸品牌”活动。开展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文明餐桌”节俭活动、“陋习曝光台”活动、“相约文明”文化活动、“告别陋习”宣誓签名活动、“文明成果我共享”活动等,渗入到市民吃住行的方方面面。更多市民摈弃了过去的陋习,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尤其是身处公共领域或公共场所,不再任意任性而为,而是自觉遵守秩序,主动维护秩序,不再以个人为中心,而是以大家为中心,共同维护公共文明。
“过去,自己好就好,现在不这么认为,如果自己好,而让别人不好,就必须反思自己,因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市民梁先生说,这是文明的要求,更是进步的必然。唯有人人崇尚文明,方能推动城市进步,筑就城市之魂。
V
创文明城市,当文明市民
在交通劝导员的引导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明显分流
市民在雨中等红灯
医疗志愿服务队开展义诊便民活动
志愿者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他们的存在,使得全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氛围更加浓厚,道路更加洁净、交通更加有序……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志愿服务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为共建美好家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我市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来,志愿者越来越多了,志愿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衡阳市小红人志愿者协会会长游侠告诉记者,随着志愿者的逐渐增多,社会上涌现出许多新的志愿者团体,不管是助学助残、环境保护、交通劝导还是社区公益,衡阳的“红马甲”们总是无处不在。他们用心做好每一个志愿服务项目,为衡阳市文明创建工作添彩。
如今在衡阳,各类志愿服务遍布大街小巷,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已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用充满正能量的人生态度,温暖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冒着寒雨细风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学校,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禁毒防艾等知识,或组织进行交通劝导和爱心捐助等公益活动。
文明创建还吸引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关注志愿者队伍,并投身公益事业。大湘公益负责人谢晖表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成立了志愿者协会,企业负责人也常常带领着自己的员工奔赴志愿一线。“四项关爱”“保护母亲河”“光盘行动”“网络寻天使·华夏护春蕾”“文明交通”“清洁家园”“迎两创”“四川彝族孩子送寒衣”等一大批志愿服务活动被雁城百姓熟知。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注册志愿者已经从2014年的16万人,发展到现在的70余万人,参与志愿者及带动群众近百万人。今年,市民王继斌、王青平、李春生、贺宗武、曾煌辉等五名志愿者被评为2017年湖南最美志愿者;雁峰区黄茶岭街道幸福社区被评为2017年湖南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成为城市新风尚,给衡阳增添了不少光彩与温暖。
B
70余万“红马甲”,增添一座城市的温暖
高铁学院的志愿者正在为旅客搬运行李
衡阳好人,就在你我身边。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众多身边雷锋、衡阳好人,传递出浓浓的人文温情,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输送了满满的正能量,让居住在这里的人倍感温暖,同时鼓舞了更多市民向上向善,助推“衡阳好人”队伍不断壮大。
扎根衡阳37年,空军衡阳干休所离休老军人高里以“回馈人民”的情怀,从1993年起开始捐资助学、赈灾、援助重病患者,先后捐出善款近50万元,而他自己生活却相当节俭,每月生活费只有几百元——24年,他改变了19位孩子的命运。
石鼓区潇湘街道石鼓社区有位爱管闲事的“跑腿儿大妈”肖德秀,这位花甲志愿者,她见事就要管,有忙就要帮。在她的热情感召下,百余位居民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发展成1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让社区激荡爱的暖流。
72岁老人刘魁成既不是交警,也不是学校工作人员,却每天在拥堵高峰期,站在蒸湘区实验小学前的太平路口做交通疏导,确保了孩子的上下学安全,也守卫了上千个家庭,这一站便是3年,而且还没有画上休止符。
28年前,就在与丈夫要步入婚姻殿堂的前几天,18岁的小叔子被火车碾去双腿,变成一个高位截肢的特等残疾人。面对这一变故,衡东县草市镇的单玉平毅然嫁入颜家,担负起照顾小叔子的责任。在她二十多年如一日的照料下,小叔子现已能“坐”着轮椅“行走”。通过她的激励和帮助,小叔子还通过自学知识和技术,成为一家实木门厂的设计师和衡东县书法协会会员。
“身边雷锋,衡阳好人”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在向上向善的力量中,我们近距离感受到种种暖流,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
C
“衡阳好人”,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市公交公司的志愿者周末带着福利院的孩子在百万花海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