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辉 陈建设 记者 刘思远
伍山华,市公路局一名临近退休的老员工,大伙都亲切地叫他“老伍”。
2015年,市公路局党组将伍山华派驻祁东县步云桥镇桥家冲村任扶贫工作队长,理由是:伍山华同志出身农村,当过兵,打过仗,吃得苦,霸得蛮,作风过硬,出则能战,战则能胜。
当年4月21日,年近六十的伍山华踏上桥家冲村这片土地,土坯房、泥巴路、破教室让他内心深受震撼,“我得留下来,村里不脱贫绝不收兵。”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在桥家冲拉开序幕。
“要想富,必须先修路”
桥家冲村地处偏远,群山环绕,交通极为不便,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村民脱贫步伐异常缓慢。
“没有路,哪能脱贫致富,要想富,必须先修路。”这是伍山华在摸清情况后在村支两委班子和扶贫队员全体会议上发言的第一句话。作为市公路局的一员,伍山华既懂技术又有资源,为了早日修好沟通外界的桥梁,铺好发展的轨道。他带领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走遍了桥家冲村的山野田间,村头巷尾,一边勘探地形,规划路线,协调矛盾,一边向市、县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商,争取政策支持……最终,桥家冲村三条路,总里程近11公里、投资近1000多万的的农村公路得到支持,并纳入计划。 2016年年底凤仪至凤歧坪、凤仪至灵官公路全部通车,凤仪至拔茅冲将于今年年底通车使用。
“多亏了党的扶贫政策好,多亏了伍队长,老百姓享福了哩,感谢党和政府……”看到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从村里穿过,73岁的曾范倍激动地向记者说道。
“扶贫要扶智,扶智要重教”
桥家冲村距离步云桥街上10多公里,村里小孩原本大多在本村就读小学,但本村唯一的乔江小学由于年代久远,缺乏维修,校舍已然成了危房,充满年代感的课桌椅记录着学校的一切,破败的教学环境吓走了一位又一位教师。
“扶贫就要扶智,扶智就要重教,一定要把学校搞好,不然没脸见桥家冲村的父老乡亲啊。”伍山华反复对村干部说道。为了尽快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他多次往返市县教育部门协商对接。
“有时候因为时间关系,必须在市里或县里过夜,他都是住最便宜的旅馆,吃十块钱的盒饭,甚至有时候办事路过自己家都不曾回家看看。”常常陪他办事的匡守勇,说起伍山华,满脸敬意。
在伍山华的多方努力下,2015年9月,乔江小学全面翻新,舒适的教室、崭新的课桌……“这也好、那也好,反正哪里都好。”一个小朋友高兴地说。
“为了桥家冲村脱贫攻坚,我只能延迟退休了”
不知不觉中,伍山华已在这个“战场”上奋战了快三年了,他也要到龄退休了,可是市公路局党组建议他延迟退休,因为决战关键时候换将是“兵家大忌”,他以一个老党员的担当答复组织——“我一定战斗到桥家冲村脱贫摘帽。”扶贫以来,桥家冲村的基础设施极大改善,道路硬化了、自来水通到家了、路灯装好了,一些好项目将落户到桥家冲。
“伍队长驻村以来,难得回家一次,他舍小家为我们大家,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主任谭牛徕动情地说。
“伍队长是个好干部啊,没架子,待人和气,对我们老百姓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村民肖和森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