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国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迅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战略,不断提高扶贫政治站位,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重要政治任务齐抓共管;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构建了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机制、社会扶贫参与机制、督查巡查机制、考核机制、问责机制等五大机制;不断落实各项扶贫举措,形成了以产业扶贫、劳务协作扶贫、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安居扶贫、教育扶贫等为特色的因地制宜的扶贫方式;不断深化督查问责,扶贫“问责风暴”形成强大震慑……
通过上下同心、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已走出了一条让农民群众快速脱贫致富奔小康、富有衡阳特色的扶贫道路。如今,衡阳的全面建成小康战略正在不断推进,距离共建共享共富的目标正愈来愈近。
常宁市洋泉镇光伏电站扶贫项目
大扶贫格局:
坚持提高政治站位,“一把手”率先扛起责任和担当
常宁市西岭镇石山村贫困户住上了安居房
“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世界、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重视程度、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作为一个人口达800万的大市,衡阳的脱贫攻坚担子不轻。据市扶贫办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95万户45.33万人,1个省定贫困县祁东县, 2016年并村后省定贫困村322个。
面对这沉甸甸的“担子”,衡阳的脱贫攻坚工作应该怎么抓,从何抓起?
市委、市政府敏锐反应,科学决策,首先坚持提高了政治站位,党政“一把手”率先垂范扛起责任担当。
为此,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先后4次、市政府常务会先后2次,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讲话精神进行了再学习,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再研究;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月”和“三走访、三签字”等活动为抓手,市委、市政府一把手均以极高的政治站位,率先垂范抓严抓实脱贫攻坚工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农走访39个乡镇、122个行政村、253户贫困户,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走访22个乡镇、71个行政村、169户贫困户,其他市级领导也都深入所联系的县(市)区、乡镇、村进行了5次以上的调研指导。
此外,全市还先后召开了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脱贫攻坚工作再动员大会等7次会议,对脱贫攻坚特别是集中整改进行了再部署;还先后举办了4次大规模的培训班,对全市党员干部的扶贫政策和业务知识进行了再培训……
由此,全体市级领导、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各级党员干部形成了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重要政治任务齐抓共管的局面。
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市级领导主动抓、行业部门具体抓,市县乡村四级共同抓”的要求,我市还不断加大约束力度,完善了各项扶贫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抓实脱贫攻坚全面提升“两率一度”水平的实施意见》《市级领导联系指导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关于全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脱贫攻坚“三走访、三签字”工作实施方案》《衡阳市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衡阳市脱贫攻坚常态化联点督查工作方案》《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16个,进一步压实了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扶贫部门的组织协调责任、行业部门的牵头责任、各级党员干部的帮扶责任。
责任上肩、制度约束,我市扶贫工作全面铺网布局。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各级行业部门落实行业扶贫政策、各级帮扶工作队驻村联村、各级结对帮扶干部结对帮扶的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产业扶贫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村民尝到生活的甜头
精准扶贫:
多措并举,持续增强扶贫对象“造血”能力
教育扶贫为农村带来新的希望
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以求“运筹帷幄”,精准扶贫措施落实,则以图“决胜大局”。
今年6月,祁东县城连墟乡胜福村的村民王泽胜算起他的增收账时,喜上心头。自从扶贫工作队进村后,帮助他新建了房屋,还指导他养了3000尾鱼、300只家禽等,收入相当可观。如今王泽胜脱下了贫困的帽子,生活越过越有劲。
王泽胜顺利脱贫是衡阳精准扶贫开发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衡阳扶贫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根据致贫原因、农户需求、地方实际,通过产业帮扶一批、金融服务一批、培训就业一批、易地扶贫搬迁一批、社保兜底保障一批,还有电商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瞄准靶子、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让扶贫措施真正得以“因地制宜”。
产业扶贫上,我市按照“四跟四走”的思路,全市共启动产业扶贫项目696个,投入项目资金7.64亿元,特别是探索“委托帮扶+股份合作”“公司+扶贫基地+科技示范户”“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扶贫开发模式,创建了角山米业、大三湘油茶、广林玫瑰香猪等15个产业扶贫示范点。
电商扶贫也是我市扶贫的一大亮点特色。全市已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3000多个,其中今年新建543个,贫困村41个,新建村级电商示范网店100个,完成贫困户电商培训698人次。
乡村旅游扶贫方面,培育和提升10个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建设15个乡村自驾车房车营地,统筹开发4个中国传统村落,带动村民开设旅游商店、客栈、农家乐等3000余家。
光伏扶贫方面,按照“一次规划两年实施”的思路,在全市312个有建设要求的贫困村建成总规模为6.87万千瓦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今年将完成122个村15270千瓦的建设任务。
金融扶贫方面,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引导各级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2.67亿元,吸引各级社会扶贫投入3.65亿元。
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实现贫困群众自我“造血”的有效途径。我市今年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977人;对已建档立卡8万人实行了就业跟踪服务,培训“贫困两后生”516人。
安居扶贫方面,目前已开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718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6566户,开工率达100%。
教育扶贫方面,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了贫困学生信息库,全市共整理归集了59600余名在校就读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信息,并实行动态管理。2017年春季学期,幼教、义教、普高、中职等学生资助项目全部按规定落实,基本做到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各学段共计受助106.8万人次,2.05亿元。
健康扶贫方面,落实了2.48万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救助起付线降低50%、9.34万贫困人口门诊和县级以上住院基本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的扶贫政策。按照中央、省的要求,全面开展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等“三个一批”行动。
基础设施扶贫方面,全市共启动215个贫困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完成175个贫困村电网改造项目;完成754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540公里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工程,实现贫困村公路100%的通畅;完成276个贫困村光纤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10.45万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95个贫困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兜底扶贫方面,推行“两线合一”,对11.2万符合条件的低保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畴;积极开展贫困救助,今年来已临时救助4.6万户困难家庭,发放各类临时救助资金1.8亿元。
健康扶贫让群众受益
督查问责:
形成强大震慑,确保扶贫措施落实到位
四处开花的便民服务站
如何确保各项扶贫措施落实到位?“衡阳经验”是严格“督查问责”。
今年,我市在扶贫上掀起了“问责风暴”。 全市成立了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组,组建了7个面上督查组、36个常态化联点督查组,扶贫政策部门专项督查组,以及由市委督查室、市扶贫办和市电视台、衡阳日报等媒体组成的暗访组等,采取定期督查和常态化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全方位督查巡查。同时委托国家统计局衡阳调查队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就“两率一度”开展了第三方评估。全市已先后开展了多轮督查,下发脱贫攻坚督查限期整改函74份,交办各类问题782个。
据了解,通过“大排查、大诊断、大整改”活动,我市按照“一单四制”要求,认真梳理中央、省、市历次考核、督查、自查发现的1100多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明确整改措施、整改部门和整改责任人,实行台账管理、督办落实、办结销号,现已整改到位1059个,整改落实率达95%以上。同时,坚持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对各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透视”和“体检”。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试行)》和《衡阳市脱贫攻坚实施主要责任的问责规定(试行)》,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七大类36种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目前已问责处理干部292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6人,市委、市政府还对2个县市党政主要领导、5个县市的政府分管领导以及11个市级联村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约谈。对脱贫攻坚中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务实的单位和个人形成了强大的震慑。
站在十九大即将召开的时间节点前,衡阳市委、市政府庄重承诺: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顺利摘帽!
新征程、新使命。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为指引,以担当的精神、创新的办法、精准的措施、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开启扶贫攻坚的“加速度”。